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的被发现时代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 D.文艺复兴运动 |
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
C.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
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
B.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
C.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
D.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