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上述言论主要着眼于( )
①缓和社会矛盾 ②扩大内需 ③降低失业率 ④提供社会保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兴起的直接背景是( )
A.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的广泛传播 | B.苏联和东欧的经济陷入困境 |
C.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D.西欧建立了政治和经济联盟 |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 )
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 | B.美苏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局势激烈 |
C.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 D.基辛格反对美苏两强霸权 |
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 )
A.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
C.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 |
“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 B.意识形态的对立 |
C.军事力量的失衡 | D.经济水平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