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倍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 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下列句中“以”与“以岐勤劳”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以贞阳侯易景 | B.策之不以其道 | C.以中有足乐者 | D.可以一战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 |
B.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
C.侯景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 |
D.在处理魏国提出与梁国互通友好这一系列事件中,傅岐的意见足见其洞察力强,目光高远。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议者并然之 然: ②当以贞阳侯易景 易:
③必是设间 间: ④及景倍盟 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
(2)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结合《曹刿论战》,回答下列问题。解释划线字词
(1)齐师伐我(2)小惠未徧(3)小大之狱(4)弗敢专也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 | B.以塞忠谏之路也 |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_
(3)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客之美我者 |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C.小大之狱 | D.甚矣,汝之不惠 |
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A.何以战? (《曹刿论战》) |
B.何陋之有?(《陋室铭》) |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D.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②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③,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以啮人,无御之者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书未发发:__________②苟无岁苟:__________
③振困穷振:__________④何以王齐国王: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郭伋夜宿野亭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③使君:汉代称刺吏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⑴素结恩德__ __ ⑵后行部至西河____
⑶遂止野亭,候期乃入_ ___ ⑷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_ ___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你试着读一读,看哪些字后面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相应的位置上用“/”线标示来。
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
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道之行也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
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
D.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大道的内涵是,,。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