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少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少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这句话的它表面上是指 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我们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
阅读。
毛泽东与儿女(节选)
毛岸英不幸牺牲了!这沉重地震撼了毛泽东的心灵。他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爸爸。当彭德怀内疚地对他谈起没有照料好岸英时,他久久地沉默着,一支支抽着烟,抬头凝望窗外那已经肃杀的柳枝,轻轻地念叨着《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深沉地回忆起岸英短暂的一生。稍停,毛泽东昂起头,轻轻走了几步,激昂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呀!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彭德怀默默地听着,眼里饱含泪花。他深知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是对毛泽东,是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毛泽东强忍着悲痛,把心血倾注在党和国家的大事上。然而,儿媳刘思齐每周必到的拜晤,对他简直是一场感情上的灾难。思齐每次来,都要问:爸爸收到岸英的信没有?岸英为何几个月不给我来信?……爸爸总是强颜欢笑,装得若无其事地宽慰她。
无情岁月增中减。毛泽东作为爸爸,不能也不愿一直扮演世上最难堪的角色。
两年后,他终于向思齐诉说起毛家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杨开慧、毛泽民、毛泽潭、毛泽建、毛楚雄;还有韶山党支部的毛福轩……思齐越听越不对劲,朝鲜停战协定都签订了,为何岸英没寄片言只字?难道他……她不敢想下去了,反而安慰起年迈的爸爸。这天,她离开中南海时心慌意乱。
思齐又一次去中南海。毛泽东把周恩来请来一起跟她谈心。周恩来委婉地告诉思齐:“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无数战士牺牲了生命,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岸英也是其中之一。”这句话总理说得很轻,传到思齐耳内却如五雷轰顶。她痛不欲生,伏在毛泽东肩上哭呀,哭呀。毛泽东木然地坐着,脸色苍白,心潮翻滚。周恩来让思齐躺在沙发上,他的手碰到毛泽东的手,心里一惊,急忙对思齐耳语:“思齐,你要节哀,你爸爸手都冰凉啦!”思齐一愣,重又哭着去安慰爸爸……
(1)短文的哪部分最让你感动?和爸爸妈妈交流你的想法。
(2)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是怎么做的?从他的做法中,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外类文阅读。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课内语段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 )着红旗,有的( )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4)理解重点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①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A.“直奔”可以换成“走向”,都说明大家很急。
B.“直奔”比“走向”更能反映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兴奋的心情。
②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形容人很多。
B.这句话是说天安门广场成了海洋,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阅读。
国旗,冉冉升起
宽阔的长安街上,华灯还在淡淡的晨雾中闪烁,成千上万的人已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升旗仪式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
当东方出现一抹鱼肚白时,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划破长空,在广场上空回响。矫健的国旗护卫队英姿勃勃地走出天安门,迈上金水桥。威武高大的擎旗手,肩扛国旗,在56名护旗手护卫下,正步跨过长安街走向广场,他们身后是60人的军乐队。
万头攒动的广场瞬时静下来,人们的目光集中到这支队伍上。迎着初照的曙光,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
“敬礼!”
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右手高举过头顶行队礼,场上1 5万群众凝视着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庄严、肃静、神圣。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到旗杆顶。
广场上,金水桥畔,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仰望着高高飘扬五星红旗,久久不愿离去。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对国旗无比尊敬和热爱的语句。
◆这篇短文记叙了天安门前的一次升旗仪式,它记录的顺序是:
人们等待一( )一( )一( )
◆从文中摘录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文着重写了开国大典的四个场面,请补全另外两项。
①宣读公告②升国旗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