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是某无色水样成分的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K+、Mg2+、Fe3+、Cu2+、Ag+、Ca2+、C、S、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100 mL水样进行实验:向样品中先滴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1 mol·L-1硝酸,实验过程中沉淀质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水样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其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2)写出BC段曲线所表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由B点到C点变化过程中消耗硝酸的体积为            
(4)试根据实验结果推测K+是否存在?    (填“是”或“否”);若存在,K+的物质的量浓度c(K+)的范围是        (若K+不存在,则不必回答)。
(5)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原水样中可能存在的离子:(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热化学方程式 离子共存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1分)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C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单质为深棕红色液体,B元素的最高价阳离子0.5 mol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需得到1 mol电子,当它同盐酸反应时,放出0.02 g H2,用去B元素0.4 g,则
(1)A元素为______________,B元素为______________,C元素为______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A与C,B与C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原子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m g它的氧化物RO中所含质子的数目是__________________(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发明了“水法炼铜”,是湿法冶金的起源,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项重大贡献。早在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里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可能是碳酸铜一类物质,把其溶于酸中得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即可得铜。
(1)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早在人们使用铜、铁之前,人们就使用黄金和白银作为饰物和货币,历史上的“青铜器时期”早于“铁器时期”,而近百年才大量使用铝制品,试分析人类使用这些金属的时间的历史事实与金属活泼性和冶炼难易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C是F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A、B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化合物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化合物己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2)向含有1 mol乙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化合物丙中所有的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实验室制取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F的单质与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5)将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盐置于戊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