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措施:改革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农耕;奖励军功,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世袭特权;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
材料三: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他趁机说道:“行军途中,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后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相桓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哪些可以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中的“皇帝”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主持的这场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作为江湖海洋的重要交通工具,船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船的动力经历了从人力、风力向机械力发展的过程。在人力风力时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以史实说明。
(2)明清时期,我国造船业在达到顶峰后迅速下滑。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军水师还在使用木制帆船,与部分舰船已使用蒸汽动力的英国舰队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为追赶西方"船坚炮利",自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创办开始,我国进入了一个造船造炮的高峰时期。当时创办的造船企业主要有哪些?
(4)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舰船水平基本相当,但战争中北洋水师却全军覆灭。战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5)材料中有三处日本与美国涉及舰船的历史事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历史事件。
(6)依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船舶业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天主教教会一千多年来对欧洲社会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统治,淡化了神的主宰地位,强调人性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节录)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最早在哪一个国家成功实现?请再列举一位与孟德斯鸠同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3)《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谁?这部光辉文献的发表有何标志性意义?在其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最早进行的一次探索实践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断探索与奋斗,湖南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魏源(隆回人)是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他在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曾国藩(双峰人)等人在该思想的影响下,掀起了什么运动?
(2)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黄兴(长沙人)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其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革命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作为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湘潭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主要领导者,这次会议也成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4)还有哪些湖湘伟人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革命和共和国的建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请列举一位并介绍其主要事迹。
(5)以上湖湘伟人在为赢得国家独立、民族复兴奋斗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根据材料一,秦朝为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阅读材料二,汉初分封王国的目的是什么?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影响?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认为自由世界必须制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杜鲁门的这种"遏制政策",几十年来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准绳。它使美国扮演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世界被分为以美苏为首的两个敌对的集团。
--【德】曼弗雷德·马伊《世界历史》
材料三 欧盟已经建立经济联盟,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长期以来,日本总是对自己政治上的"侏儒"形象耿耿于怀。日本认为要实现大国梦,必须发挥"正常国家"的作用。……所以欧盟和日本被当然地称为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中的成员。
--《试论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发展均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际新秩序"和"公约"分别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
(3)据材料三,指出欧盟"经济一体化取得了巨大进展"的途径。材料中日本的"大国梦"是指什么?
(4)据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