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二)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她念一年级时,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接受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害怕 可怕)的是,原先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快掉光了。( )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 ),每天顶着一(棵 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消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的商议起来……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慎重 郑重)地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同学都要(戴 带)着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用横线画出(2分)。
(2)在第一节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的商议起来……”他们会商议什么?
②“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
③“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她为什么又笑了?
(4)你喜欢海伦老师吗?为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哦!冬夜的灯光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说了几遍,但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我开着车上路了,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电是很节约的。一路的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给婴儿看了病。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民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壮着胆子,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依然都亮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照样子写两个这样的短语。
寒风()地怒吼汽车()地驶离
()地()()地()
(2)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划横线的两句话,如果把句中的“果然”“依然”换个位置可以吗?为什么?
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
在我的生活中,和我接触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妈妈。
从我记事起,看到妈妈待人总是热情地笑脸相迎。我们家住房挤,四五口人挤在一间不到14平方米的房间里。但是,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来了客人,我总看到妈妈热情地忙着安排住处,端菜倒水,买菜做饭,从不怠慢。
妈妈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家居住条件差,看到单位里别人家先后搬进了新居,我们难免发点牢骚:“论咱家的条件,也该分房子,为什么不分给咱们!”妈妈总是对我们说:“不急,你看那些叔叔、阿姨家不是也很挤吗?这样的事要往低处看,要是大家都去争,就会给领导和工作带来麻烦。”
妈妈是个平凡的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妈妈对自己平凡的工作总是那样尽职尽责。记得我九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了,妈妈还在伏案写东西。我催她睡觉,她却说:“写完稿子再睡才能睡踏实。”
我爱我的妈妈,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妈妈这一代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给短文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分段,并写出2、3、4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精练的词语将最后一小节补充完整。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划出梅花秉性的句子。
(2)外祖父的这段话,用梅花赞美了怎样的人?
。
(3)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有气节的人物吗?
。(至少两个)
我来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摇动()空闲()忧愁()悄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无法自己:
②轻纱薄翼:
(3)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4)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5)“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
的()、()、()、()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6)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当秋风起时想起“(),()
阅读理解。
我爱红杜鹃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了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读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同归于尽:
②音容笑貌: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精心()安全()
(4)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5)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 :作者借她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