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语段答题。
当走到大福源门口时,我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我急得大喊起来,老公说:“你喊什么,儿子在那儿呢。”我回头看见儿子正站在一个满头白发、衣衫褴褛的老人面前。我跑过去,刚想责骂儿子不听话、乱跑什么的,儿子突然说:“妈妈,这个爷爷好可怜哪,过节了,还在这里要饭。”我低头一看,老人正一边磕着头一边不停地唠叨什么,门口另一端还有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手里捧个小盆在仔细地看着什么。我过去一看,原来里面有一整根烟。
“妈妈,我们给他们点儿钱吧!”儿子泛着明亮的眼睛乞求地望着我。我拽着儿子就要走,儿子挣脱我的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
我无语。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没有同情心人,曾几何时,我也经常对那些遇到困难的人也伸援助之手。对那些在街上乞讨的乞丐,我通常会递些零钱,略表爱心。可是后来,我经常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报道:有些人四肢健全,却故意装成残疾人,来骗取众人的同情心;有些小孩假借自己失学、父母重病缺钱为由向路人乞讨;还有些不法份子专门组织儿童行乞,靠儿童行乞来供他们吃喝玩乐。看多了这样的报道后,内心深处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感到自己的爱心被亵渎了。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未对那些在路上碰到的乞丐奉献爱心了。
回家的路上,老公表扬儿子做得对。儿子说:“妈妈,你不是经常教育我对所有的人都要富有爱心吗?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叫《给予是快乐的》,讲的也是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我被儿子的话羞红了脸。
外面太冷了,我们也没心情溜达了,急步向家走着。我心里琢磨着:别人都在合家团圆的时候,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还要出来要钱?难道他们没有儿女,只能靠着乞讨度日吗?难道他们也是骗子吗?转念一想,儿子说得对,给予是快乐的,不管这些乞讨的人是真是假,只要有一个人是真正得到了帮助,我的给予就是快乐的。
1.找出文中能够表现儿子有爱心的句子,画“ ”。
2.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这段话选自,作者是。
(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句话表面写,实际上是写。
(3)作者用词十分准确,“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写出了空隙的,由于这是作者的幻觉,因而一词用得很恰当。“要是……准会”这组关联词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感觉。
课内阅读。
我攀登过()的泰山,游览过()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rǎo rào)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dǎo dào)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juǎn juàn),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按原文内容填空。
(2)在括号里正确读音上打“√”。
(3)给选文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上横线。
险:①地势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②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③狠毒。④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危:①危险;不安全。②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③指人快要死。④高;高耸。⑤端正;正直。
(4)选文第1自然段写出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5)作者把桂林的山跟 ()和()作比较,还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把桂林的山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
(6)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的景物有、、、、、。
(7)“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一句的意思是()。
①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在画中游
②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游玩,观赏
(8)这两段话选自《》这篇课文,文章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概括了全文,与文章的首句“”遥相呼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你瞧!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形态各异,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话。小密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彩花蜜。美丽的蝴蝶绕着花儿翩翩起舞。
田野里,绿丛丛的麦苗从睡梦中醒过来了。一片片绿色的稻田好像一块块碧绿的毛毯。金黄的油菜花仿佛是一朵朵闪闪发光的金花。一条小河缓缓地流淌着,似乎在欣赏美丽的景色。不远处,几株桃树盛开了花儿,那粉红粉红的花瓣艳丽多彩、芳香扑鼻。梨树上高高低低缀满洁白的梨花,就像一座座连绵起伏的白雪山,漂亮极了。
春天多么可爱啊!它绚丽多姿,阳光灿烂,草绿花鲜,它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个句子。2分
(2)我给短文补上的题目是:2分
(3)圈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三个错字并把它们改正为:()、()、()3分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8分
一块块()一朵朵()一片片()一座座()
(5)在第二自然段中,第()句写桃花开了。第六句写梨花开得像()。(2+3)
(6)短文中我最喜欢描写春天的词语是:()、()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词语有:() ()(2+4)分
短文《泥土》
你曾注意过那咖啡色或黑色的泥土吗?
每天,你上学时,脚下踩的就是泥土。它()被无数人踩着,()没有向人类要过报酬,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每当你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泥土 ,哪来树木花草呢? 哪来人类生物呢?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 它把自己的身体乃至体内的一切养料都供给了大树鲜花小草它无私地默默无闻的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人类也正是这样,那位英雄与先进人物的背后,没有众多的默默无闻的支持他们工作的人们?就说奥运会得奖牌的运动员吧,他们顽强拼搏获得了奖牌,为祖国争得荣誉,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可是你注意了他们的周围的医务人员和带着殷切希望的教练、领队没有呢?是他们平时陪练、指导,无微不至地关怀运动员,每次参赛时,站在台下最紧张的也是他们。这些默默工作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他们不都是泥土吗?是他们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精力培养着这朵朵鲜花……
我想,这些为人类做出无私奉献的人,不也同样伟大吗?不也同鲜花树木一样值得称赞吗?
让世界多一些这样的泥土吧!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①不出名,不为人知道。()②家家户户都知道。()
(2)给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
(3)在第3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我会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奉献()平凡()承受()
(5)——在文中用“——”画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在第4自然段中的“朵朵鲜花”具体是指;
“泥土”是指。
(7)本文通过写泥土,赞美了的精神。
(8)除了文中提到的医务人员、教练、领队以外,还有哪些人也具有泥土一样的精神(至少举出两种人)。
课内阅读
《桂林山水》选段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词语。
①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②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2)漓江的水的特点是:;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3)第一段话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和两种修辞手法。
(4)补充完整文段的填空。
(5)请你依照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