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昆虫都有趋光性,在确定研究课题前,
(1)首先应该(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

你提出的问题是: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1种昆虫,如鼠妇、蚂蚁、家蝇等。设计检验这些昆虫是否有趋光性的实验。
(2)以下是某小组的实验方案:
a.捕抓5只的蚂蚁;b.把蚂蚁放入一个黑色的纸盒(纸盒的一侧有一小洞口);
c.把纸盒放入一黑暗的环境,并使小洞口一侧朝向光源;d.观察蚂蚁的行为并记录,重复数次,然后分析并得出结论。
请你指出该组同学的实验方案的两个不足之处:①                                   
(3)上述课题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5分)下图是某学习小组作探究种子萌发外部条件的实验计划示意图。

(1)请你预测:号瓶的种子能够萌发。
(2)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比较3号瓶和1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②比较3号瓶和2号瓶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3)本实验中,每个瓶中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上述实验探究的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而种子萌发还需要自身的条件,即要有发育的胚。

某兴趣小组进行“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产物”的实验:将银边天竺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一),光照几小时,摘下这片叶,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如图二)。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有2个对照组。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光照。而与C这一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
(2)滴加碘液后,叶片A处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而B处不变蓝,C处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3)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滴加碘液,叶片除A、B部分外,其余部分变成色。

(6分)右图是某晴天的上午,张娟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据图回答:

(1)下午打开口袋时,迅速把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2)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      较丰富,这是      作用的结果。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的(“导管”或“筛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9分)小明与同学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帮他们解决。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植物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验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目的是为了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物放在下数小时。
(4)用清水漂洗经酒精脱色后的叶片,再向叶片滴加碘酒,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5)滴加碘酒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叶片(遮光/未遮光)部分不变色,(遮光/未遮光)部分将变色。
(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了()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B.光合作用的条件之一是光,产物中有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
D.光合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为探究酵母菌的作用,尝试甜酒的制作方法,郝思同学在课外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丙三个洁净的烧瓶,分别加入适量凉开水;②取适量淘洗干净的糯米,用蒸锅蒸熟并冷却至室温;③将冷却后的糯米等分成两份,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瓶中;④向甲、丙两个烧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酒曲(内含酵母菌);⑤将三个烧瓶的瓶口密封,并同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静置2~3天。据此,请分析回答:
(1)郝思的实验中有组对照实验,变量为酒曲的一组是
(2)三个烧瓶中最有可能生产出甜酒的是
(3)你认为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郝思同学按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制出的“甜酒”带有酸味,原因可能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