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最近媒体曝光的毒胶囊事件中,问题胶囊铬超标,最高超标90倍。工业明胶中的六价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有资料称,重铬酸钾(含六价铬)0.1一0. 5μg/kg可使培养的细胞产生变异。某医院病理室为确诊一摄入过量重铬酸钾患者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切取了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之前,肿瘤组织必须先用_____________等处理成单个细胞。
(2)某科研单位研制出一种新型治癌药物X,但不知对此类肿瘤是否有疗效,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培养瓶、CO2培养箱、含有肿瘤细胞的培养液、生理盐水、光学显微镜、药物X等,请你完成相关实验步骤加以验证。
步骤一:取两只培养瓶,编号1号、2号,两瓶中装人等量的_____________。
步骤二:1号培养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2号培养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取出用_____________观察并记录细胞分裂生长情况。
(3)写出(2)的预期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分析回答:
Ⅰ(1)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为XY型,大麻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的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MM、XmXm、XmY等均视为纯合子)。用雌雄株大麻杂交,得到F1代共150株大麻,其中雄株50只。那么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成活大麻的基因型共有 种。若F1代雌株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M、m)。
(2)已知大麻抗病(B)对不抗病(b)、粗茎(C)对细茎(c)、条形叶(D)对披针叶(d)为显性,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将纯合抗病粗茎条形叶雌株与纯合不抗病细茎披针叶雄株杂交产生F1,F1间杂交得到F2,F2中抗病细茎条形叶植株所占比例是 ,F2 种基因型。
(3)为获得优质的纤维,可在定苗时选留雄苗拔除雌苗,还可将雄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再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
(4)在大麻野生型种群中,发现几株粗茎大麻(突变型),该性状是可遗传变异。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判断该突变型的出现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
Ⅱ、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子(B)对小子(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基因位于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下列几种育种方法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注:甲为深绿皮黄瓤小子,乙为浅绿皮红瓤大子,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②过程常用的试剂2作用和目的是______________;
通过③过程得到无子西瓜B与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来看,其区别是_______。
(2)通过⑧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
(3)若将四倍体西瓜(gggg)和二倍体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能否从这些植株所结西瓜的果皮颜色直接判断出这些植株是四倍体还是三倍体呢?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并作简要说明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 C 被T 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 或 UGA 或 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AaBb(A、B 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 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作用的结果。

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 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等位基因B 与b 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______ 不同。
(2)图乙所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据图推测,蓝色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3)2 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_ , 4 号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4)3 号与2 号交配生出7 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___________。
(5)5 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若5 号与6 号交配,后代8 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____。

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②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____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_____。

上右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
(2)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_________。
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

年份
种群A
种群C

规模
t(%)
w(%)
规模
t(%)
w(%)
1900
46 000
5
1
1 000
5
1
1920
45 000
5.5
1
850
7
1
1940
48 000
7
1
850
9
0.8
1960
44 000
8
1
800
12
0.6
1980
42 000
6
1
600
10
0.8
2000
40 000
5
1
550
11
1

(3)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_______。
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存在生殖隔离
C.种群未来发展趋势是增长 D.受气候影响更大
(4)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_______;种群规模与基因_____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
(1)入侵华南某地后,短期内红火蚁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决定其增长的原因是
(2)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测定其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将原药溶于丙酮中配置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药剂点于红火蚁胸部,记录24h死亡虫数并计算LC50(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结果如下:

虫态
小工蚁
兵蚁
有翅雄蚁[
有翅雌蚁
蚁后
LC50(μg/ml)
1.04
2.06
7.38
9.39
7.81

①本实验中辛硫磷药液的浓度范围要根据 的实验结果来确定;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多次重复,目的是 ,从而减少误差;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
②实验中 虫态的红火蚁对辛硫磷最敏感。已知小工蚁、兵蚁、雄蚁分别由不同的幼虫发育而来,若仅控制该虫态红火蚁的数量,_____(能否)持续有效的控制住蚁群的数量。
(3)有机磷农药进入土壤后,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微生物体内最初的降解酶基因是
产生的,从 的环境中易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