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既要重视以人为本,又要注重法制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其积极意义何在?(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和秦朝的不同之处,汉初这种立法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社会政治背景。(4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法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3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后期到17世纪中期的150年间,欧洲人口大约增加了50%,被称作欧洲人口爆炸的时代。1500年左右,西欧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4个,还没有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但到1700年前后,西欧城市人口超过10万的已有12个,其中4个城市人口超过20万。
——马世立主编《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英格兰与威尔士城市化进程表
注:城市人口指居住在2000人以上市镇的人口。
——D.B.格里格《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变化》
材料三1750-1900年按人口计算的工业化水平(%)
材料四 1800—2008年中国城市化比率(%)。
注:规模达一万人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资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入口增长的原因及其后果。
(2)依据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表中数据,概括中国和英国人均工业化水平发展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4)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基辅罗斯时期(10世纪)直到20世纪20年代,长久以来村社一直是俄罗斯最基层的农村社会组织,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村社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组织,而且是国家法令和政策的传播工具。村社职能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行政司法、兵役、宗教等内容。1861年改革对村社及村社职能做出了具体规定,村社成为国家的基层行政机构。改革后村社的经济职能明显弱化,国家为了使其成为专制统治的坚强支柱,人为强化了村社的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十月革命后,经过苏维埃政权改造后的村社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浪潮中为集体农庄所取代。
——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的嬗变》
材料二俄国同西方的关系通常一直是被动地接受关系。只是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俄国才能报答西方,先是报答以俄国伟大的作家和作曲家的作品,以后又报答以布尔什维克党革命产生的社会促进手段。但是20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是俄国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从19世纪到20世纪,俄罗斯村社的职能有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欧洲对俄国的影响导致了”1861年改革的发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把创造经济财富作为目标本身,而是使它首先服务于社会团结,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持国家的稳定,“福利国家”由此而得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以知识经济的全面勃兴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作为其不断深化的表现。……资本的流动会影响福利国家的税源,人员的流动会对主权国家内的社会再分配和福利国家功能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而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则又会引起外来低价产品在福利国家进行“社会倾销”。……
(福利国家)开始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一是注重人力投资,而不再只是直接提供经济帮助。……政府必须在保障公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关心其精神状态……以“福利社会”逐步代替“福利国家”……
——《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
材料二 1951年春,张朝辉在甘肃省山丹县一个乡镇小学当老师。那时工资还是供给制……同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1988年3月,张朝辉的二女儿张爱荷成为山丹县化工厂的一名合同工。按照1986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合同制工人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的规定,她要按月交纳养老金。三年后“社会福利社会办”被明确提出,从此“社会办福利”成为市场改革之后的社会保障主流。……在社会保障改革刚开始的几年中,对张家人的影响并不大。真正的影响,可能要从1993年算起。“那一年,工资一下子涨了五六百,但不久后就开始交住房公积金,是基本工资的5%。看病也不全报了,……而且从那以后,看病花的钱就越来越多了,药也越来越贵了。”
2009年7月,张朝辉的孙女张静,开始在北京的一家网站上班。在聘用合同中,写着她享有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时,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全民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曙光,正在一点点显露。
——《普通一家人的社会福利60年变迁》
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和中国各采取了什么福利政策,并分析形成原因。
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福利政策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并分析原因。
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统一不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材料二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51年由英国创办首届博览会。
关税与贸易协定1947年由美国发起创立,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社会主义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易组织,并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材料三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共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质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怎样?
(3)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谈一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
——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2009年2月2日
材料三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
材料四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
请回答:
(1)观察地图并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