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曹冲①救库吏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②,犹惧不免③。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④。”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⑤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⑥柱乎?”一无所问。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文中“太祖”即指曹操。 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 ③免:免于祸 ④自归:自首。 ⑤谬:假装。 ⑥县:通“悬”。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鼠所啮 (2)齐人固善盗乎 (3)是以忧戚 (4)吏二缚一人诣王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中的“此”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晏子使楚》与《曹冲救库吏》中,晏子和曹冲在应对问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习题。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数年恒不一见(恒:) (2)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翻译下列句子:
⑴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⑵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用课文原句回答:“山市”从开始到最后是怎样一步步变化的?
.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又称为“鬼市”?
. 课文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为什么不能删去?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片段,完成文后8—12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司马光《资治通鉴》)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2)微斯人。吾谁与归?归▲
(3)或请重法以禁止。或▲(4)朕当去奢省费。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甲】文中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乙】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语句填空)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节选)和《桃花源诗》(节选),然后回答小题。
[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诗]…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②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尽力。②菽稷,庄稼。③靡,无。
④暧(ài),掩蔽。⑤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4)日入从所憩(▲ )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桃花源记》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综合文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和诗句“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的内容,我们对桃花源有怎样的了解?
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飞漱其间()⑵良多趣味()
⑶属引凄异()⑷故渔者歌曰()翻译句子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写三峡什么时候的景象?其景象有何特点?
从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巨绅家将嫁女适:正碰上B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谕:谕告
C乃阴嘱吏目阴:狡猾 D过午得二人得:抓获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 B.聚室而谋曰 | C.以待饥者而食之 | D.学而不思则罔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 |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杀黑龙以济冀州济:②寒暑易节易:
③从而谢焉谢:④以示玉人示:翻译下列句子。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