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练习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      
(2)生有神力,未,能挽弓三百斤未   冠:    
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è]: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à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字。
(1)余得罪高安()(2)渡桥而()
(3)汇大车轮()(4)水之变()
下列加线字与“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中“于”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B.受地先王
C.皆以美徐公。 D.公与之乘,战长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这次游山的时间、地点和机缘,叙事简洁。
B.文章层次井然:先写栖贤谷,后写栖贤寺。写谷先写水,后写石;写寺,先写位置,再写寺内僧堂。
C.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且与三峡作比,表现了水声势浩大、险急、多变等特点
D.“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这几句从形和色两方面描绘“杉松竹箭”,使景色鲜明突出。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2)晋陶渊明独爱菊_________
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4)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
翻译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甲文表现了周敦颐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品质。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甲文用_______ 、 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国()怀乡②春和景()明
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或以钱币乞之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中写湖光月色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__________和 _______。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曾激励了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泛指织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椁(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戮:侮辱。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①齐国厚葬()②布帛于衣裘()
③桓公之()④厚葬之风矣()

下面句中没有标点,请在两处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人 何 故 为 之 也 未 几 厚 葬 之 风 休 矣。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用自己的话说说厚葬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什么危害?

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2)执策而之 临:
(3)愿还而视之子:
(4)去而之 顾: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