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后面的题。(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扶:顺着,沿着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延:请,邀请
C.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D.问所从来,具答之具:全,都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便扶向路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复前行,欲穷其林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和判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B.选文在写法上以“桃花”为线索,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顺序先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接着写渔人进入、停留、离开桃花源,最后写渔人再寻桃花源,层次结构非常清楚,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C.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如梦如幻,这其实是作者一种不满现实的精神寄托。
D.选文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选文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后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楚人以晏子短”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岁以大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晏子的一段话,衍生出多个成语,如“挥汗成雨”“摩肩接踵”等。
B.选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了晏婴这个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热爱祖国的外交家的形象。
C.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家尊严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
既委婉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D.这则故事和课本上的《晏子使楚》一样,告诉了我们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也可以提

醒很多人,对人贸然无礼只能自讨没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晏子延:②傧者道更:
③晏子曰:对:④故使楚矣宜:
翻译下列句子。
①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②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甲)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契其舟②不亦
复得兔④因其耒而守株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楚人有涉江宋人有耕 B.遽契舟因释耒而守株
C.舟已行矣,剑不行折颈 D.其剑自舟中坠土墙凹凸处

翻译句子。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什么成语?
(2)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怎样的人?(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游东坡 [南宋]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州门而____________(2)至东坡则地势平开豁____________
(3)亭下南一堂颇雄____________(4)一郡之最____________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意思。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阅读下面古文片断,完成后面小题。
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⑥求,实不敢与。”黄门不⑦。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服首左右莫不惊怵。
[注]: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东吴的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浸、蘸。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⑥向:以前。⑦服:认罪。
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黄 门 服 首 左 右 莫 不 惊 怵。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
用文中原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去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26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任意东西()②争高直指()
③鸢飞戾天者()④窥谷忘反()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请你根据自己的语文积累,给这篇古文写一段“解题”文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写下的《朝发白帝城》。《与朱元思书》中哪两句话与划线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1)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在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中描写了琅琊山醉翁亭的秀美景色,请你根据《与朱元思书》描写的富春江景色特征,以“琅琊山蔚然深秀”为上联,写出下句组成一副对联。
上联:琅 琊 山 蔚 然 深 秀
下联:
(2)请说说《与朱元思书》作者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认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放在文章原处不是很适合,应该放在最后。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