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文片断,完成后面小题。
孙亮①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⑤,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吏曰:“向⑥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⑦。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服首左右莫不惊怵。
[注]:①孙亮:孙权的儿子,很小就做了东吴的皇帝。②黄门:宦官。③中藏:宫中仓库。④渍:浸、蘸。⑤藏吏:管理仓库的官吏。⑥向:以前。⑦服:认罪。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黄 门 服 首 左 右 莫 不 惊 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门尝私从汝求蜜耶?用文中原话回答孙亮是如何证明老鼠屎是黄门刚刚放进去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黄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
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髭: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
1.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2."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
A. |
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 |
B. |
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 |
C. |
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 |
D. |
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 |
3.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
徐行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 |
B. |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 |
C. |
因问渡者 罔不因势象形(魏学伊《核舟记》) |
D. |
而前门已牡下矣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选择题训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下列"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B.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C. |
以丛草为林。 |
D.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1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陋之有。 |
B. |
余闻之也久。 |
C. |
小大之狱。 |
D. |
缀耕之垄上。 |
13. 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
B.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
C.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
D.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 |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
B. |
"全石以为底……为嵁,为岩", 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
C.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
D. |
第一二段分别写了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各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2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武备宽弛,东南尤甚________ (2)或指为生事________
(3)人服其先见________ (4)此国家安危之本也________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2. 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选择题训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下列"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B.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C. |
以丛草为林。 |
D.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1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何陋之有。 |
B. |
余闻之也久。 |
C. |
小大之狱。 |
D. |
缀耕之垄上。 |
13. 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
B.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
C.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
D.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 |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
B. |
"全石以为底……为嵁,为岩", 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
C.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
D. |
第一二段分别写了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