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教育可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材(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材料一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壬子学制”。该学制依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体结构分为三类三段七级。三类指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类型。其特点是缩短了初中等教育年限,确立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相对提高了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地位。1922年,北京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该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依旧按三类三段七级设学。其特点是:(1)初等教育年限缩短一年,中等教育则延长两年;(2)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3)小学修业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故称“六三三制”。“壬戌学制”后来几经修改,但基本框架未动,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癸卯学制及中国近代学制》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学制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1717年,普鲁士法律强制规定儿童入小学学习。1600—1800年的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特别是1700年以后。在17世纪以前,学校还是各种年龄的人合在一起学习的地方;17世纪以后出现了专为儿童开设的学校,识字教育已经成为西欧各国的普遍现象。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1600—1800年西方文盲率大大下降”的原因。(10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天朝田亩制度图二《南京条约》签字图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图四解放军占领南京图五日本在南京的投降仪式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指导图三所反映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两幅图可以形象的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4)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美国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2)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至少两点)。
材料三: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3)结合史实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的?
(4)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1)材料一表达了什么观点?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制相比,近代英法的民主政治有何明显不同?
材料二 17~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英、德、美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3)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华网
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6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4分)

淮北口子酒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它不仅经历了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而且也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嘉庆七年(1803年),濉河再次得到疏浚,上接萧县以北的黄河古道,下连淮河,往来商船通航,使濉溪口的商业趋向繁荣,酒作坊发展到三十多家,口子酒远销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江西等地。清末民初,随着津浦铁路的通车,濉溪的酿酒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淮北市文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二 民国27年5月,日军攻占濉溪,许多作坊被炸毁,酿酒业遭受严重破坏。民国34年,利用战争空隙,恢复生产,酒坊发展到50余家。民国35年4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濉溪,横征暴敛,加重酒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致使多数酒坊倒闭。
——《淮北市志》
材料三 1949年5月,人民政府赎买了私人糟坊“小同聚”,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它是安徽省最早的一家国营酒厂(即后来的濉溪县口子酒厂前身)。1950年,国家对酿酒业实行专卖政策,又将私人的19家作坊折价卖给了国营酒厂。1953年人民政府拨款,扩大了酒厂规模,购买了新设备,进行了技改,提高了质量。从此,濉溪的酿酒业获得了新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淮北览胜》
材料四 1978年以后淮北市酿酒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淮北市为了避免口子酒品牌之争,将市、县三家实力强劲的传统口子酒生产企业,重新整合资源,优化资产,组成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资产八亿元,占地一千五百亩,年产各类优质曲酒三万余吨,年创利税超亿元,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检测手段完备,拥有较为先进的质检中心,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各项辅助管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影响濉溪酿酒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分析1978年以后我国企业发展出现新的机遇的原因。
(3)今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金融危机,请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几点可行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