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某同学在探讨世界经济问题时,发现了如“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营者革命”等词,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摘自《欧洲史》
(1)理解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的含义?(4分) 。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4分)
(2)有学者认为,宋朝“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同时指出“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生产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 归纳概括宋朝 “商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
(3)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在两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二 这场运动要解决的是民族危亡的问题,因此,这场运动的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主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这场运动反映着不同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运动发生时期那一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指的是什么?这引发了什么重大运动?这场运动的主旋律是什么?
(2)运动后期,“全国工﹑商各界”的表现如何?材料中说“这场运动反映着不同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指的是什么?
(3)这场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三个表现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写出这场运动的性质和主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民主革命,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重大的。然而,这场革命在终极意义上失败了。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共和国方案未能真正实现。------至于这场革命运动之所以不能彻底胜利,原由很多。领导阶级的软弱乃是根本的内在原因。在殖民主义.封建主义桎枯下出生的资产阶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育,确是承担不起历史的重任。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则是主要的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必须拥有殖民地和附属国,发达的国家不再允许发展中的国家发达,它们只需要从属和附庸。辛亥革命--不像一个半世纪前的美国独立战争------,西方国家总是同民主革命的敌人结成同盟。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取得胜利,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张磊《划时代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
请回答:
(1)武昌起义爆发于何年?什么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胜利提供了客观条件。
(2)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四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五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3)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
(4)材料三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5)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6)材料五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 

2010年首尔G20峰会刚刚结束,人民币汇率就再次站上了历史高点。进入到2011年,受中东和北非局势影响,国际油价、金价持续上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当1914年荚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材料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欧洲人坐头把交椅,为了防止局面失控,美国财政部设计了诸多重大议题,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实施的条款,相当于赋予美国财政部(17%投票权)一票否决权。而在世界银行,由于是美国财政部挑选行长,在完全掌握人事权的情况下,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以便提高“效率”。这就是玩“政策设计”和局限于“操作流程”二者之间层次的落差。
材料三面对美元长期贬值,许多学者提出要藏汇于民,以分摊国家的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与其藏汇于民,不如藏金于民.任何外汇从长期来看都会对黄金贬值,只是贬值速度不同而已。要想将中国已经创造出的巨大财富实现购买力保值,唯有变外汇储备为黄金白银储备。国际黄金价格波动其实不过是个假象而已,看破了这一层,哪怕它汇率市场掀起千重浪,中国自有万吨黄金作为定海神针。——宋鸿兵《货币战争》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如何评价二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3)面对“金融大战”,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还需要做哪些努力?

15分)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必须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化解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英国自耕农被大批大批逐出家园,使得关心社会的个别人极为恐惧,他们直言不讳地起来反对。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但是,农业集体化确实起到了保证为国家提供粮食的作用,因为集体农庄是强制实行低价超额收购政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这是个青山环抱、翠竹掩映的桥头小镇……沿溪一条主要街道两旁,摆着一个紧挨一个的摊位,有七八百个。有谁能想到,从这里,去年有五十亿粒纽扣“走”向全国各地……小小纽扣形成的大市场,像一块强磁体一样吸引着四方来客……它救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和行将停业的商店。桐乡县有个生产金鱼扣的化工厂,由于产品积压曾一度陷入困境。这个厂和桥头纽扣市场挂钩以后,市场负责为其推销产品,“小金鱼”游向了全国各地,工厂迅速有了转机……户办纽扣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桥头镇及邻近乡的家庭纽扣厂年产值一千七百多万元。一业兴,百业旺,纽扣专业市场的兴盛,为其他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两年桥头镇新办起服装厂五十多家,旅馆、饮食店近百家,修理、运输、五金、电器等服务行业一百多家,从业人员两三千人。
——王学孝《温州农村发展商品经济见闻》,《人民日报》1985年12月
请回答:
(1)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20世纪30年代快速工业化的后果
(3)材料一、二中的英国和苏联与材料三中的中国在处理城乡关系上有何根本性的不同?
(4)英国、前苏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家工业化的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战略机遇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近代前夜的中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言:“从未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世界风暴如此缺乏了解。”
材料二 100年前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
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材料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失败、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时代兴起,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战略机遇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世界风暴”在思想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指出此核心内容产生的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人“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的原因及后果(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0—1949年中国失去的“发展机遇”和“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4)目前我国该如何应对“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战略机遇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