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 B.民族主义的高涨 |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背景是()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 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