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后,天下之事皆决于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郡县制遍行于全国,颁发“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重农抑商。材料表明秦朝( )
| A.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相结合 | B.政治集权和经济集权并重 |
| C.在全国推广秦国制度 | D.在全国建立土地私有制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宋朝程朱理学 |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 B.道家、儒家、法家 |
| C.墨家、法家、道家 | D.儒家、法家、墨家 |
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 A.孔子 | B.荀子 | C.庄子 | D.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