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欢乐岛。
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天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
“包心菜哟!”随着银铃般的喊声,一个20来岁的农村姑娘骑着自行车驶来,车上载(zǎi  zài)着两筐满满的包心菜。她来到我家门前:“要包心菜吗?新鲜(xiān  xiǎn)的。”也许是因为长(cháng  zhǎng)期卖菜被晒的缘故吧,她的脸稍微有些黑,长长的睫毛下闪动着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脸上带着微笑。
因为包心菜才上市,妈妈说要买几斤尝尝鲜,就连忙提着篮子跨出门问:“姑娘,多少钱一斤?”那位姑娘彬彬有礼地回答:“大婶,您要买,就两角钱一斤。”妈妈挑(tiāo  tiǎo)了两棵包心菜,姑娘过了称(chēng  chèng),收了一元钱。妈妈拿回家又称(chēng  chèng)了一遍:“六斤,多出一斤!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着,提着篮子又追了出来,问道:“姑娘,你称给我几斤菜?”“五斤!”
“姑娘,你一定看错称了。”
那位姑娘摇摇头说:“我收您一元钱就是五斤菜,没错。”
妈妈说:“那为什么多出一斤呢?补给你两角钱吧!”
姑娘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今天的菜刚用水洗过,每斤加二两水。这水还用收钱?”妈妈和姑娘说话时,围了一群人。大家一听,就你五斤,他十斤,争着买了起来。
这真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卖菜姑娘外貌的句子。
4.这篇短文重点描写了卖菜姑娘的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她的__________秉性。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法布尔: 国人,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著有《 》。
(2)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 最能体现他 的精神。
(3)课文写了两件事,一件是 ,一件是 。我们常见的昆虫有()()()。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祖国()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们一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去吧,去打开大自然()。
填空.
这段话即是文章的开头,也是文章的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 。让人们感受到 的美好、神奇,召唤着人们去
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这段话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为什么?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
答:

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题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大自然比作“课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
(3)“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少年儿童去

(4)本文上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诗人 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____________,激发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_、
感情。
(5)学完这课,你想到了那些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4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使诗的语言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 至)志,就要有坚(忍 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本”有以下几种意思:
A草木的茎或根。 B量词 C事物的根本、根源 D主要的;中心的。
文段中“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的“本”应选择哪一种意思?()
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找出有关语句。

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这样,我们就能达到胜利的彼岸。”这句话中,“这样”指的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学习是我们学生的主要任务,你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结合陶校长的话说说自己的体会。

阅读《擦不掉的鼓励》回答问题
18年前,他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天生的顽皮及对画画独具的天赋,让他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曾经有人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他回答:“当画家。”迎接他的是一阵嘲笑声,于是,他退缩了,在别人的嘲笑声中,重重地低下了头。
那时候,他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但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他偷偷拾起老师扔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他画的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一多半的老人。
大家笑过之后,他开始害怕了,正想要跑上去擦掉那画,班主任老师已大步迈进门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是谁?请站出来!”
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那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他当然吓得不行,正准备迎接老师一顿更为严厉的责骂时,老师却微笑起来,慢慢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他看见细细的粉笔灰落在老师花白的头发上,同学们的视线也随那黑板擦牵引着,上下左右移动。渐渐地,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见了,顶边的淡淡的细线也擦去了,留下来的,是黑板中心的那个人头像。
“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班主任老师再次将目光转向同学们。
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向了他。半晌,他才站了起来,嗫嚅着说:“是我。”然后重重地低下头。
然而老师没有批评他。他来到他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他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谁呀?”
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它就像老师。
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他:“你画的是我吗?”
“是的。”他的声音细若蚊蝇。
“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这时,他抬起了头,他看见了老师一张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他忘了在黑板上画老师的过错,大声说道:“我画的是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这时候,他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他也笑了,他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发现鼻子上有一些偏差。他正羞愧地红了脸时,老师已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加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往往容易产生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我得擦掉它!”
然后,他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擦去。随着那人头一点一点地消失,他的眼中,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老师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将那擦不去的鼓励的声音,深深地留在他的心底
18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全国有名的青年画家,从将画作出现在画本上,然后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他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他实现了他今生的梦。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一个 的故事,提醒所有的教师,要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语。
①他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
②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加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他两次“重重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什么?
请品味下列语句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他看见细细的粉笔灰落在老师花白的头发上,同学们的视线也随那黑板擦牵引着,上下左右移动。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老师急风骤雨来一顿疾言厉色的训斥,会出现怎样的一种结局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