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外 提 优
神奇的绿洲——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这里层峦叠嶂,风光迷人,素有世界“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之美称。她拥有神秘的原始森林,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古老而诱人的民族风情。她以神奇、富饶、美丽、多姿著称于世,为国内外人士所关注,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和游客。
西双版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水系贯流其间。由于气候与地形的影响,她兼有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特点,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西双版纳具有多种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以及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一些古老的热带植物经历了千万年的沧桑巨变,在这里得到了保存、繁衍。不同地质年代和不同植物区系的植物,共同组成了西双版纳独特奇异的植物群落。
西双版纳茂密的森林,多种多样的植物,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繁衍的环境,以及丰富的食物来源。如果你进入丛林之中,就会真切地感到:花丛中彩蝶舞姿的飘逸;林间鸟语的真情;猿猴飞跃于林中的欢乐;看到野象群信步蕉林的幻影。西双版纳密林中,随时都可能看到这些森林中的“居民”和谐地生活在这块过去和现在尚属于它们自己的乐土上。在中国,亚洲象、印度野牛、印支虎、白颊长臂猿、熊狸、鼷鼠、棕颈犀鸟、白喉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孔雀雉、绿孔雀等动物,主要分布在这个地方。
西双版纳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面积的千分之二,已发现高等植物达4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600多种。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单中,西双版纳的植物占了全国的一半;境内生活的600多种陆栖野生动物中,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的就有100多种,在整个地球的北回归线沙漠带上,西双版纳因其植被类型繁多,物种资源丰富而成为一块举世瞩目的“绿洲”。
从太空中鸟瞰地球,人们惊异地发现,在地球北回归线地区,绵延不断的茫茫沙漠,形成了灰黄色的荒漠带。在这一荒芜干旱的地带上尚存有几处绿色的斑块。西双版纳犹如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这一地带上,被人们誉称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站在南贡山顶,放眼望去,整个西双版纳群山起伏,江河纵横,林海茫茫,显露出无限生机;孔明帽式的傣家楼阁,错落有致地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典型的傣家村寨,依山傍水,散落其间,一幅幅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这是多么神奇、美妙的地方啊!这真是一片神奇的绿洲!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举世瞩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填空。
(1)西双版纳位于中国________南部,素有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称。她拥有神秘的__________、奇异的____________、繁多的__________、古老而诱人的__________。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称于世,为国内外人士所关注,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和游客。
(2)西双版纳已发现高等植物达________,陆栖脊椎动物________。境内生活的________多种陆栖野生动物中,被国家列入重点保护的就有______多种,主要分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珍稀动物。
(3)在西双版纳生活的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问答。
(1)西双版纳为什么会具有多种多样的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和多种野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多么神奇、美妙的地方啊!”请用“____”画出与之相对应的句子。
(4)概括文章第四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5)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体会起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仿照句子:“这是多么神奇、美妙的地方啊!这真是一片神奇的绿洲!”写一句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同舟共济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近邻。但是,两国之间连年发生战争,彼此仇恨很深。有一次,吴、越两国的一些百姓同乘一条大船渡江。船行驶到江心,忽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船随时都可能翻掉,情况非常危险。这时,两国的百姓忘掉了仇恨,齐心协力,相互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他们终于战胜了风浪,安全地到达了对岸。辨字组词。
连()邻() 争()
联()领() 睁()反义词。
危险——() 忘掉——()造句。
齐心协力——从哪儿看出情况非常危险?用“~~~~”标出。
他们为什么能安全到达对岸?
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课外阅读。
种植春天
这是一则日本的童话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一天,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进,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谰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是多么晚。
阅读练习:在( )里填上适当的词。
()的白雪()的花
()的草()的少女
()的农夫()的国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渴盼——() 恳求——()仍旧——()文章中 和 对待流浪少女的做法形成鲜明的 。可见 是冷酷的人,农夫是 的人。
这个流浪少女是谁?用“——”画在文中。
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外阅读。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进门就看见一本自己很想读的书。于是,他忘记了亲戚家做客的礼节,忘记了步行几十里的疲劳,忘记了找和他最好的小表哥去玩。躲到一个房间里专心地读起书来。他一边读,一边用毛笔批批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了。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只好把年糕和糖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着年糕,注意力却还在书上,年糕本应该蘸着糖吃,他却把年糕伸到墨盒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
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了众亲友。大伙儿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给短文加题目,写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你怎样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
课内阅读。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用“——”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填空。
()的冲锋号()的喊杀声()的光芒把董存瑞炸暗堡时的动作的词写下来。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请你联系课文写出当时的情况怎样紧急。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怎么做的?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课外阅读。
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已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 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给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经常时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断不停不止)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以为认为作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仙逝牺牲)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已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消耗耗费消磨)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巧辨读音。我能把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划去。
(1)鲁迅总想在较(jiào jiǎo)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
(2)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liè lüè),身体多么不好……
(3)他曾(céng zéng)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我能在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节约——()松弛——()
缩短——()优越——()
加重——()蠢材——()快乐选择。我能在原文中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
小小分析员。从第三和第四自然段的结构分析,你很快就能找到各自的中心句。你用“——”画出。
第三自然段写了“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那一天”的事,有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更能体现这一点,请你依次找出来。
()()()这篇文章围绕鲁迅珍惜时间选择材料。请仔细读原文,作者选择了哪几件事?(答案不止一个哟!)()
A.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
B.有病坚持工作,逝世前一天还在工作。
C.从不浪费别人的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是因为()。
A.时间就是人的生命。
B.人活的时间越长,表明他的寿命也就越长。
C.人生命的长短虽然是用时间来衡量的,但是,人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了什么。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这是因为()。
A.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时间。
B.他有通宵工作的体力,从不知道什么是累。
C.他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完成,极为珍惜时间。请用自已的话概括一下鲁迅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