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形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善,而赏之从:接着
B.然则圣人之意,亦可见矣盖:大概
C.罚疑从,所以慎形也。去:离开
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赏胜:尽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乐其始勉其终弃甲曳兵
B.故孔子犹有取积土成山,风雨兴
C.何尧不听皋陶之杀人师道不传也久
D.赏之过仁其闻道也固先

下面的句子编为四组,均能体现苏轼“重赏轻罚”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①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           ②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③过乎仁,不失为君子                       ④罚疑从去,所以慎形也
⑤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⑥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面对句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B.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
C.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D.《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译文:                                                            
(2)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寒疾,不可以风 风:吹风,受风
B.乡党莫如齿 齿:痛恨
C.今天下地丑德齐丑:相等
D.吾何慊乎哉慊:不足,少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B.①请必无归,而造于朝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未见所以敬王也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①岂谓是与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项是()
① 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② 辅世长民莫如德
③ 欲有谋焉;则就之
④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⑤ 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⑥ 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面是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
B.在景子看,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把文言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译:
(2)辅世长民莫如德
译:
(3)故汤之于伊尹,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
译:

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共四题,12分)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弟承,字公先,亦知名,以方正征,拜议郎,迁伊阙都尉。董卓作乱,承欲合徒众与天下共诛卓。承弟昭时为议郎,适从长安来,谓承曰:“今欲诛卓,众寡不敌,且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难以成功。卓阻兵而无义,固不能久;不若择所归附,待时而动,然后可以如志。”承然之,乃解印绶间行归家,与范避地扬州。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术不强屈也。遣承与相见,术问曰:“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汉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何如?”承对曰:“在德不在强。夫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由匹夫之资,而兴霸王之功,不足为难。若苟僭拟,干时而动,众之所弃,谁能兴之?”术不悦。是时,太祖将征冀州,术复问曰:“今曹公欲以弊兵数千,敌十万之众,可谓不量力矣!子以为何如?”承乃曰:“汉德虽衰,天命未改,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术作色不怿,承去之。
太祖平冀州,遣使迎范。范以疾留彭城,遣承诣太祖,太祖表以为谏议大夫。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言,悉以还范。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以为议郎,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 “举动必谘此二人。”世子执子孙礼。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及去,皆以还之。建安十七年卒。
——《三国志·魏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得机会)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冒犯,冲犯。此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迎,迎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子以为何如 B.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
C.夫人情虽爱其子 D.中外孤寡皆归焉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范“忽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②征命无所就③乃解印绶间行归家
④袁术备礼招请,范称疾不往⑤范以疾留彭城⑥救恤穷乏,家无所余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作乱时,张范和张承想要集合徒众与天下豪杰一起讨伐董卓,后在其弟张昭的劝阻下作罢。
B.张范让张承去见袁术,由于张承在言谈之中没有曲意逢迎袁术,致使见面不欢而散。从中可以看出张承“方正”的性格。
C.张范与张承的儿子同被盗贼劫持,张范前往贼穴营救,最终盗贼被他的仁义之言所动,把两个孩子都还给了他。
D.太祖每当出兵征战,常常让张范和邴原辅佐世子曹丕一同留守,并告诫曹丕若有所行动一定要向两人咨询,足见张范深受太祖器重。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傅袁隗欲以女妻范,范辞不受。
译文:
(2)救恤穷乏,家无所余,中外孤寡皆归焉。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虔,字子昌,武昌人也。虔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虔虔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其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虔,欲强起之。虔曰:“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强逼!”翼又以其船小狭,欲引就大船。虔曰:“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虔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吾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虔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虔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卒于家。
(《晋书》)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于临川家:安家
B.县令闻而诘之诘:责怪
C.便与之而不取直 直:钱物
D.躬往造虔躬:鞠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以车送之
B.徒步而归便与之而不取直
C.尝以车猎翼又以其船小狭
D.尝坠刀于水虔于是不逆其意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萧虔“志操”的是( )
①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②不交世事
③居贫无业,欲垦荒田④此固野人之舟也。
⑤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虔在临川的日子非常窘迫,不得已而去耕种荒田。开始田地并无人来认,等到一年后稻谷成熟了却有人来要田地。萧虔便把所收之谷全部给了那人。
B.萧虔到百里之外打猎,路上遇见有人生病,他便把自己的车子送人方便去治病,自己却走路回家。自己渔猎所得也常常送人而不要一分钱。
C.安西将军庾翼趁萧虔回家扫墓之机前去拜会,意欲打动他出来为朝廷效力,但此要求遭到了萧虔的坚决反对。
D.文章之于萧虔品质少有赞词,通篇叙述之言,细数萧虔身上所遇之事。而正是在与百姓、官员的交往中,萧虔的超脱凡俗彰显得淋漓尽致。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稻 将 熟 有 认 之 者 悉 推 与 之 县 令 闻 而 诘 之 以 稻 还 虔 虔 遂 不 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
翻译:
②吾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恕,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家子与恶人游   游:游玩。
B.遽出就坦谢。     谢:道歉。
C.兼侍御史知杂事   知:掌管
D.阎济美格诏输献格:违背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及右职          相如乃辞谢
B.欲与吹笛少年同列耶?失其所与,不知
C.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毕礼而归之
D.中人走以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坦任寿安县令,百姓机上丝绸还没织完,赋税期限已到,他先是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没被批准。他告诉百姓只管缴纳丝绸,不要考虑期限。结果违背了期限,他也被朝廷施予了惩罚。
B.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游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C.卢坦任郑滑节度使李复的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他据理拒之。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此事,卢坦委婉地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们的话后很惭愧。
D.卢坦入朝做官,曾纠正皇帝不下诏令给主管官员就派中人释放赤县尉的做法。柳晟,阎济美违反诏令向皇帝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说服皇帝按诏令办事,让皇帝把接受的钱财归还主管官员。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文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⑶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于诸侯质:(到别国)作抵押
B.因厚馈遗子楚遗:遗留,使……留下
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这里是“使用”
D.延诸侯游士宾客延:聘请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①车乘进用不饶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他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B.吕不韦不惜重金让子楚结交宾客,又用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与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
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被太子政遵为相国,号称“仲父”。
D.为适应新的局势,吕不韦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更突显秦国的强大。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