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为什么属于农民?这一发明的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请举出一个属于广东省的经济特区,并结合材料简述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材料二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
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

(3)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人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多少仁人志士怀揣救国之梦,他们为心中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孙中山是当时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杰出人物。
(1)孙中山领导了哪一次革命运动?(1分)这次革命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请说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结束的标志。
(4)“少年强,则国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为此你准备怎么做?

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思想主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大意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远比外国好,只有军事技术不如外国先进。中国要自强,就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李鸿章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认为中国在哪一方面不如外国?列举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哪些近代企业?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为了救亡图存他发起了什么重大的政治运动?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为此,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分)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中国等亚洲国家强烈谴责这一举动。日本靖国神社供奉着14位被东京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甲级战犯以及250万战争死亡者的牌位,安倍晋三的做法使中日关系再次恶化。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日本曾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伤害。
请回答:
(1)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通过此不平等条约,我国的哪一岛屿被割占?
(2)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暴行,请举一例证明。
(3)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是谁领导的什么战役?
(4)在抗战期间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5)由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我们可以从得出什么血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战国时期),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影响?“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2) 据材料二判断,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哪一思想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主要思想(核心思想)是什么?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请说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仍然发挥着积极影响。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不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1)材料一是商鞅在哪国推行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受农民和士兵欢迎的是哪一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材料二】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2)结合材料二,说说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谁?
【材料三】《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孝公去世以后,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他找到一家小客店准备住宿。小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定下规矩,留住没有凭据的人,店主要受“连坐”的处罚。商鞅不得已,只好回到他的封地。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之刑而死。
(3)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你自己的理解,说说如果这个小店主知道了商鞅的真实身份后,他会不会留住商鞅?简单说明理由。(2分。注意:不说明理由,不能得分。)
(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处以极刑。这些历史事实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