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席上啖菱③,并④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⑤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⑥地不有!”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仕:做官;③菱:即“菱角”,水生植物,可食。
④并:连同;⑤以:用来⑥何:哪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遽契其舟( ) (2)不亦惑乎( )
(3)项为之强( ) (4)席上啖菱( )选出句中 “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B.其人自护其短 |
C.常蹲其身 | D.自度其足 |
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北土亦有此物否?我们可以从甲乙两文中分别获得什么启示?(2+2分)
阅读理解
王于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子,即_________自谓,_________代人,政治家、思想家、________家。
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
②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
③受之天也(代词,它,指“通悟”)对“且为众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①尚且为了大家
②尚且变成一般人
③将要成为一般人
④尚且是一般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解释下列字词。
(1)邑人:
(2)利其然:
(3)扳:
(4)环谒: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1)称()_________
(2)泯然()_____________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
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
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用原文填空。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提高训练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解释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赏器 (2)服阕与观俱( )诣太学
(3)还过( )江革 (4)见革弊( )絮单席
(5)耽( )学不倦 (6)乃脱所著( )襦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再读课文,完成小题。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