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年代 |
1800年 |
1820年 |
1830年 |
1850年 |
1860年 |
1870年 |
产量 |
1100 |
1740 |
2400 |
4940 |
8000 |
11000 |
材料二:煤的大规模使用,在解决动力问题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甚至造成了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
材料三: 1870年-192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年代 |
1870年 |
1880年 |
1890年 |
1900年 |
1910年 |
1920年 |
产量 |
80 |
1100 |
2400 |
10800 |
25080 |
39960 |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谈谈我们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奴隶可以任意被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献?
(2)这部法典是谁制定的?
(3)根据材料内容分析,这部法典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4)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典史上有何地位?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10分)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改革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
问答题
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奴隶社会的形成,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人类文明起源于哪一原始人类?生活在哪个流域?
(2)写出三个你所知道的我国远古人类代表。
(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项世界性的贡献是什么?
(4)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