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
夸(kuā)父逐(zhú)日
古时候,北方有一个巨人,名叫夸父。他双耳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住在一座荒凉的山上。
夸父生性喜欢探求。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夸父死的时候,丢掉了手中的拐杖,拐杖落下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桃林。
阅读漫游。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全是要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重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崎岖——
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3.第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诗句么?写一写吧!
5.第二自然段中“极其险峻” “其经历亦复如是”中的两个“其” 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6.第三自然段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 和两个‘‘趣”?
7.仿写。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
阅读漫游。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学着背诵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戏答:
铸就:
心潮难已:
2.仔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5.考考你。
(1) 文中提到的“大地”“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2)读一读,填一填。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明月几时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
大江东去,
课文链接。
1.“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在文中重复出现,其表达效果如何?
2.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从写作角度来说,前者由“雪山”写到“东海”,偏于,后者由“远古”写到“未来”,偏于。从内容上看,前一节是后一节的,后一节是前一节。从写法上讲,全歌词虚实结合,不过两节有所侧重,前一节偏于,后一节偏于。
阅读漫游。
“绿色宝石”——西双版纳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只有仰起头才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 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鲜艳的花朵, 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只要留 下一段树桩,很快就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可以活二百年到四百年。一家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这篇短文从哪两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填空。
“悬”是一个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几种:①公开揭示;② 无着落,没有结果;③挂;④挂念;⑤距离远。在“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中,“悬”的意思应选。
3.根据意思,在文中选恰当的四字词语填空。
(1)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2) 有各种各样的姿势和造型。( )
(3) 形容各种鲜花争着显示自己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4.细读重点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2)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句,在全文中起的作用。
(3)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树?其中详写了什么树?
(4)全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榕树正在的时期,好像要把它的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不留一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着我们的眼睛,似乎都有一个。这美丽的的树啊!
(1) 把上面的短文补充完整。
(2) 这段话用描写的方法,展示了大榕树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 这段话写作者第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这次让作者感到鸟的天堂没有,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