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所以容易被压缩。某同学想:当气体的质量一定时,气体压缩,体积减小的时候,气体压强将会怎样变化呢?
(1)他提出了两个猜想:
猜想A:一定质量的气体,压缩体积,压强减小;
猜想B:一定质量的气体,压缩体积,压强增大。
但经仔细一想,该同学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猜想A。
你认为该同学否定猜想A的理由是:                  
(2)进一步思考:压强和体积的变化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呢?
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计,在注射器里边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注射器完全密封,大气压强P0=1.0×105Pa)。

查阅资料得知:气体被压缩的时候,内能增加,温度上升也引起压强的变化。所以在下面的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         相同。
以下是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体积(ml)
30
25
20
15
10
压强(×105pa)
1
1.2
1.5
V
3

(3)表格中V=               
(4)分析以上数据,写出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和压强定量关系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 K C l , K 2 S O 4 , N H 4 H C O 3 , N H 4 C l 。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 H C l ,稀 H 2 S O 4 B a C l 2 溶液, A g N O 3 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总共可能:
假设1: K C l N H 4 H C O 3 ;假设2: K C l N H 4 C l
假设3: K 2 S O 4 N H 4 H C O 3 ;假设4: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 A g N O 3 溶液确定是否含有 K C l ,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 N H 4 H C O 3 ,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2成立
步骤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 N a O H 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 N a O H 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 O 2 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 N a O H 溶液与空气中的 C O 2 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 N a O H 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 N a O H 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 C O 2 N a O 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 a , b , c 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 N a O H 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

②推测5%的 N a O H 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A.

小于30 s

B.

30-90 s

C.

90-140 s

D.

140-180 s

E.

180-280 s

F.

大于280 s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 e O F e 2 O 3
F e 3 O 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 F e F e 3 O 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 F e 2 O 3 ,理由是

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一周后观察: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
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探究发现铁生锈的主要
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接触。
(2)任举一例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

(5分)某校化学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淀粉、食盐、纯碱、泡打粉、去污粉和部分变质的熟石灰6种固体物质。老师从中取出任意3种并编号,让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确认分别为哪种固体。

【查阅资料】
①该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
② 该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③ 熟石灰变质的原因是因为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实验准备】
为顺利完成任务,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预备实验。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淀粉
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无明显现象
泡打粉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实验过程】
小组同学对老师提供的三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部分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1
取样,加足量水充分溶解
实验2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
实验3
取实验1上层清液,加入3滴酚酞溶液
固体Ⅰ
有气体产生,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固体Ⅱ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有气体产生
溶液变红
固体Ⅲ
有白色浑浊,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有气体产生
溶液变红

【得出结论】
1.固体Ⅱ、Ⅲ加水形成的溶液pH7 (填“>”、“<”或“=”);
2.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知,固体Ⅰ是,固体Ⅱ是
3.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固体Ⅲ不能确定的物质为 。请你设计确认该固体的实验方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