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年来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汽车尾气已成为重要的空气污染物。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引起反应:N2(g)+O2(g)     2NO(g),是导致汽车尾气中含有NO的原因之一。T℃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与5molO2,达到平衡后NO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2)一定量的NO发生分解的过程中,N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

①反应2NO(g)      N2(g)+O2(g)为(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②一定温度下,能够说明反应2NO(g)       N2(g)+O2(g)已达到平衡的是(填序号)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NO、N2、O2的浓度保持不变
c.NO分解的速率和NO生成的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分解4mol NO,同时生成2 mol N2
(3)①当发动机采用稀薄燃烧时,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NOx,可用CxHy(烃)催化还原NO2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CH4(g)+4NO2(g) 4NO(g)+CO2(g)+2H2O(g) △H1=-574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2
CH4(g)+2NO2(g)N2(g)+CO2(g)+2H2O(g)  △H3=-867kJ·mol-1
△H2=              
②使用催化剂可以将汽车尾气的主要有害成分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 X 的2种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用方案I时, X 应该具有的性质是,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
(2)选用方案Ⅱ从某金属粉末(含有 Au Ag Cu )中分离 Au ,加入的试剂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提纯某 F e 2 O 3 样品(主要杂质有 Si O 2 A l 2 O 3 ),参照方案I和Ⅱ,请设计一种以框图形式表示的实验方案(注明物质和操作)

Li-SOC l 2 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 LiAlC l 4 -SOC l 2 。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4Li+2SOC l 2 =4LiCl+S+S O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3) SOC l 2 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 NaOH 溶液吸收 SOC l 2 ,有 N a 2 S O 3 NaCl 生成。如果把少量水滴到 SOC l 2 中,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汽车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但其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已知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 C m H n (烃)、 S O 2 N O X CO C 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 C m H n 表示汽油的主要组成, C m H n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汽油燃烧产生能量为汽车提供了动力,这一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由能转化为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2)通过车用燃油的精炼加工处理,可减少汽车尾气中的(填化学式,多填本空不得分)排放;
(3)目前汽车尾气多采用催化转化的方法加以治理,写出在催化剂作用下 N O X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原料气中空气必须过量,其主要原因是
(3)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
(4)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为放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为了提高水对二氧化氮的吸收率,可采取的措施为(答2项)

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通常 C 为气体单质, G 为紫黑色固体单质。实验室中,常用固体 E B 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3)写出另外一种实验室制取 H 的化学方程式

(4) D 溶液与 Pb(N O 3 ) 2 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 Ksp =7.0×10-9。将等体积的 D 溶液与 Pb(N O 3 ) 2 溶液混合,若 D 的浓度为1×10-2 mol/L ,则生成沉淀所需 Pb(N O 3 ) 2 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