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孔子》一文让我们知道了两个成语的来历:“推己及人”是根据孔子的处世准则                                             概括出来的;“韦编三绝”中的“韦编”应该是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蝴蝶泉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jiàn qiàn)。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xià jià)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东向漱根窍而出
东面( )向东( )
(2)清洌可鉴
照( )镜子( )
(3)过五月乃已
已经( )停歇( )
3.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崖而耸立( )
(2)东向根窍而出( )
(3)清洌可鉴( )
(4)五色焕然( )
(5)游人从此月(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洌——( ) 耸立——(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神疑鬼
夏首之南有人焉,日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霄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注释:
①夏首:古时地名。在今湖北省夏水;焉,语气助词,无实在的意思。夏首的南边有一个人。
②涓蜀梁:人名。
③善畏:容易害怕,胆子小。
④在一个明月高挂的夜晚出门去。
⑤伏鬼:趴在地上的鬼。
⑥仰头看到自己的头发。
⑦立魅:站着的鬼怪。
⑧背:转身。背转身就跑。
⑨比:等到。等到跑回家里。
1.写出文中的一对意思相反的字: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填空。
文中这个人名叫_________,他是一个既_________又_________的人。在月光下他疑神疑鬼,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把自己的_________当作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3.在横线上摘录此人疑神疑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带线的词语。
谓:______________漫浪诵读:______________
既不一:______________心到最:______________
2.“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衣
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①掖:扶 ②摩:抚摸 ③恤:爱惜
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