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秦王扫六合”是在什么时间完成的?
(3)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提到宋代,特别是南宋,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多半是一幅“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柔靡景象。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共20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江南为之盛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二:都城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燃薪者。”
材料三: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材料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石炭”是指什么?
(3)材料三图为一钱币的复印件。请填出:它的名称,它出现的时间、 地点,它的地位,意义。
(4)根据材料四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三 “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材料中的话是谁说的?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一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材料二“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
(4) 材料三说明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012年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一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3)图一 图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材料二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杰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和选拔人才的?
(5)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大运河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通的?
(2)根据材料一的图示,指出大运河的中心,并说出大运河的地位。
(3)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为什么?
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们最热门的话题。有一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相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1)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说明理由?
(2)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3)你认为现在影响我国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