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不计绳重及摩擦,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 h/c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
① |
1.0 |
20.00 |
0.7 |
40.00 |
② |
2.0 |
20.00 |
1.2 |
40.00 |
③ |
3.0 |
20.00 |
1.7 |
40.00 |
(1)实验时,用手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3)第②次实验时,若钩码静止,拉力F的大小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N.
(4)第③次实验时,若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F的功率为 W.
(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求得动滑轮重为 N.
(6)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屛的中心在;
(2)当凸透镜、光屛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屛上能得到一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如图1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电路,其中R是定值电阻.
(1)电路中有一根导线的连接不适宜,需要改接.请在这般导线上打“×”,并画出改接的导线.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端(左/右).
闭合开关,三次调节变阻器,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
1 |
2 |
3 |
电压/V |
2.0 |
2.4 |
2.8 |
电流/A |
0.40 |
0.48 |
0.56 |
由这些数据:
①可看出电流与的关系;
②可概括出结论:.
(3)在探究电流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需要多次更换.并且每次更换后都要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减小/不变).
小明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另一种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MN是一根金属电阻丝,Q是一个金属夹.主要实验步骤是:先将Q移到最左端,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确保电流不超过电流表所选用的量程;然后从左向右且有间隔地改变金属夹的位置,得到表中的数据;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序号 |
1 |
2 |
3 |
电压/V |
0.5 |
1.2 |
1.5 |
电流/A |
0.50 |
0.40 |
0.30 |
但是,由小明的实验:
①虽然可看出“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但无法得到“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②可得“电压越大电流越小”,但这个结论明显是错误的.请分析小明的实验,具体指出存在问题:.
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人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
能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均匀/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子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
(1)如图1所示,接通电路时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由此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且其方向与有关.
(2)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闭合开关,让导体AB作左右运动,电流表的指针;闭合开关,让导体AB作上下运动,电流表的指针;断开开关,再让导体AB作左右运动,电流表指针.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如图1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温度/℃ |
沙子 |
20 |
25 |
29 |
34 |
38 |
水 |
20 |
21 |
22 |
23 |
24 |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