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不计绳重及摩擦,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 实验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 h/c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
| ① |
1.0 |
20.00 |
0.7 |
40.00 |
| ② |
2.0 |
20.00 |
1.2 |
40.00 |
| ③ |
3.0 |
20.00 |
1.7 |
40.00 |
(1)实验时,用手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3)第②次实验时,若钩码静止,拉力F的大小会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N.
(4)第③次实验时,若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F的功率为 W.
(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求得动滑轮重为 N.
(6)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
(3)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则小天在这次试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 。
小天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图1中反射角是 度;
(2)图1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靠拢” 法线;
(3)如图2所示,将纸板 向后折,在纸板 上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小林同学在学习了“伏安法测电功率”的知识后,设计了一个定值电阻的功率能从“0到最大功率”连续变化的电路。电路如图甲所示:

(1)实验前,开关应断开,滑片 移到 端(选填“ ”或“ ”);
(2)请你按照他的设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电压表选用 档,导线不能交叉)
小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压强计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所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 (选填“ ”或“ ”)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调好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如图乙所示,同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 。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某同学选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各 ,用如图甲所示两组相同的器材进行了实验,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物质 |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
最后温度 |
|
水 |
20 |
6 |
45 |
|
食用油 |
20 |
6 |
70 |
(1)请在图乙所示的坐标图上,作出两组实验数据的“温度 时间”图象:
(2)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 的吸热能力强(选填“水”或“食用油”);
(3)若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停止加热,冷却相同时间后 的末温高(填“水”或“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