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

(1)分析第1、4次,第2、5次或第3、6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物质吸收的热量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液体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的时间t/min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可不估读),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4)要是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2)图乙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将其读书记录到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9

(3)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4)通过实验可知,当时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温度 ;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水需要继续
(5)图丁中a、b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情景,它们出现时间的前、后顺序是

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一端紧压在桌面的边沿,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锯条使它振动,可以听到钢锯条发出的声音,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钢锯条振动快慢发生了变化,同时听到的声音也不同.
(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 之间的关系.
(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实验时应让保持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 (选填“不变”或“改变”),用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力度拨动钢锯条,同时听钢锯条发出声音的,比较后得出结论.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_________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上去,蜡烛B好像点燃似的,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
(3)下列操作中能证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的是()
A.手指放在B蜡烛的火焰上不会被烧疼;
B.在蜡烛B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没有出现像
C.在玻璃板后贴一张黑纸,从玻璃板前仍能看到像
D.将玻璃板移开,像消失了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①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②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在“用天平测质量”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2)如果测量某物体的质量,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9所示,天平横梁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克。

(3)小华发现50克的砝码有些磨损,那么他测出物体的质量比物体真实的质量要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