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幽王击鼓》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周宅酆、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葆于大路,置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而笑。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皆因无寇而反。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
【注】①周宅酆、镐:西周的都城在酆、镐一带(今陕西长安县内)。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为葆于大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④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⑤骊山:今陕西临潼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幽王与诸侯(       )        ②鼓其上 (       )
③因击鼓  (       )          ④皆因无寇而(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诸侯之兵皆至

A.至之市(《郑人买履》) B.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1分)
幽 王 欲 褒 姒 之 笑 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而笑。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下列句子。

①轻舟往返,甚惬素心。(见上文)

  

②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见上文)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释】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 ②閟:通“秘”,幽深。 ③偕计:随同计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 (器重)

B.家贫,蓄古琴 (留存)

C.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 (邀请)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 (冒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

马之千里者

B.或遇其叱咄

安陵君其许寡人

C.以衾拥覆

故不以山溪之险

D.足肤皲裂而不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文题目中的“生”是指长辈对晚辈的,“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第①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第二段写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是为了对比“我”成年后的求学生活。

D.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林壑尤美  

②有冀然临于泉者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④掇幽芳而荫乔木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5)【乙】段中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①,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周望②数为余言,傅金吾③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④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公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⑤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⑥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勒:压抑。②周望:袁宏道的朋友。③傅金吾:姓傅的宫廷侍卫。④玉照堂:张功甫的园林名。⑤夕舂:夕阳的代称。⑥游客:袁宏道在本文中的自称。

(1)给加点字注音。

①水中藻、荇交横  ②周望数为余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月色入户  

②怀民亦未寝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盖竹柏影也  

⑤今岁春雪甚盛  

⑥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竞不忍去。

(4)甲乙两文中都各有一个“乐”字,请比较其含义上的异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