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读下段文言,回答后面题。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宋】 苏 辙
钱塘有大法师曰辩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吴越。吴越人归之如佛出世,事之如养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师忻(同“欣”)然舍去,不以为恨。吴越之人,涕泣而从之者如归市,天竺之众,分散四去。事闻于朝,明年,俾复其旧。师黾俛(mǐn miǎn:勉强)而还,如不得已。吴越之人,争出其力,以成就废缺,众复大集。
无几何,师告其众曰:“吾虽未尝争也,不幸而立于争地。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将老于是。”言已,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声动吴越。人复致其所有,镵(chán))崄堙圮,筑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岩石之间,台观飞涌,丹垩炳焕(红瓦白墙,色彩鲜明),如天帝释宫。师自是谢事,不复出入。高邮秦观太虚名其所居曰“讷斋”。道潜师参寥告予为记。
予闻之,师始以法教人,叩之必鸣,如千石钟;来不失时,如沧海潮。故人以“辩”名之。及其退居此山,闭门燕坐,寂默终日。叶落根荣如冬枯木,风止浪静如古涧水,故人以“讷”名之。虽然,此非师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垢不净,不辩不讷,而又何以名之?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则其以名斋也亦宜。系之以词曰:
以辩见我,既非见我。以讷见我,亦几于妄。有叩而应,时止而止。非辩非讷,如如不动。诸佛既然,我亦如是。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涕泣而从之者如归市市:集市 |
B.汝舍我,我将老于是舍:抛弃,放弃 |
C.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策:拄,拄着 |
D.故人以“辩”名之名:命名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吴越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B.吴越之人,争出其力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C.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D.不辩不讷,而又何以名之 /之二虫又何知!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法师辩才在天竺山寺庙居住了十四年,后被人威逼而被迫离开,但他仍能高高兴兴地离开,一点也不感到遗憾。 |
B.辩才法师晚年禅居天竺南山,不再四处云游,辞去了讲经的事务,于是大家把他的禅房命名叫“讷斋”。 |
C.本文名为记“斋”,实则记人。记述了辩才法师作为佛门高僧对于佛法禅旨的领悟,以及受其教化的吴越百姓对其爱戴。 |
D.作者认为,无论以“辩”或“讷”来命名辩才法师都是不全面的,也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名称来全面概括法师。 |
翻译下列句子
(1)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门也。
(2)虽然,乐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辩而贵其讷,此众人意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 |
B.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 |
C.一匡天下统一 |
D.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 |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②鲍叔遂进管仲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⑤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⑥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⑥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是因为鲍叔牙不屑于和他计较。 |
B.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多赚少总要多占一些,他三次参战三次当了逃兵,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管仲虽然有才却无德。 |
C.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自己反而在管仲之下,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绩,而鲍叔牙只是管仲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助推器罢了,最后他也因管仲的恩惠荫蔽后人十几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②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
③齐王惑于秦、楚之毁 ④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终不以监门困苦而受公子财欲以观公子 |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
C.直上载公子上坐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
D.乃谢客就车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枉车骑过之( 拜访) |
B.公子颜色愈和( 脸色) |
C.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感谢) |
D.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有德行的人)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的一组是
①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②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③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④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⑤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⑥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仁而下士,他摆下酒席,亲自去迎接魏国隐士侯嬴,侯嬴故意摆出傲慢的样子,信陵君却愈加恭敬,把侯嬴尊为上客。 |
B.“宾客皆惊”从侧面写出了信陵君举动的不同凡响,有力地烘托了信陵君“能下士”的特点。 |
C.选段中连用二十多个“公子”。称谓中流露出作者对信陵君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
D.司马迁长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意在以信陵君的恭敬衬托侯嬴的忠诚和智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昌。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君,太子几废微:软弱的 |
B.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郤:不和睦 |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全:保全 |
D.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置:安排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D.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
D.赵王如意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饮药而死,吕后消除了心头之患。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走:走到 |
B.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免:同“娩”,分娩,生小孩 |
C.夫人置儿绔中,祝曰祝:祷告 |
D.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脱:脱离,摆脱 |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A.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B.而君幸于赵王 |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
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