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 |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 |
C.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D.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
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转中逐步建立的
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D.改革开放初期 |
1957年中国国内某报刊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场,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恋恋不舍。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 |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岐 |
C.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 D.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 |
根据下表分析,1953年至今,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所有制 |
土地经营 |
1953—1954 |
农民土地所有制 |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
1953—1954 |
农民土地股份制 |
初级社,集体经营 |
1955—1957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
高级社,集体经营 |
1978至今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① 土地改革② 对农业进行改造 ③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④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