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桥·流水·人家
周庄,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古镇,四面环水,犹如生在湖上的一片荷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小桥、流水、人家,多少年了,她那淳朴典雅的风韵依然。
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尤其是脚踏在整齐而狭窄的石板街面上,发出的单纯的音响,谁也无法抵御那份自然对心灵的震动。
周庄是水哺育长大的,面对大自然这九曲回肠的地域组合,周庄人并不是用精卫填海的办法来改变千姿百态的河湖汊港,而是用座座桥梁,把大家相亲相爱地连在一起。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直,或古朴或新颖。有祈求富裕安康的富安桥;有因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还有纪念太平军士兵的福洪桥;而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当属双桥,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就像古时候的一把钥匙,开启着周庄走向外界的大门。
桥与日月相伴,桥与流水相依,桥与人家相亲,桥与小街相连。在这里真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镇。千百年来,周庄的桥经受住了无数次历史风雨,可它总是坚忍地拱起它赤裸裸的脊梁,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深情地期待着从天南海北到来的客人。
周庄是水的世界,清粼粼碧泱泱的南北市河、后港河、车样河、中市河,像四根透亮飘柔的带子,绕镇而过。不知一路吻过多少岸边的绿墙,也不知抚过多少岸边人的甜梦。现在,它们疲倦了,疲倦得像酣睡的宝宝,静静地躺着,仰视天上的白云,做着归入大海前的关梦。
由于河湖的阻隔,周庄避开了历代兵灾战乱,保存完好的水镇建筑,越发显现出它独特的韵味。碧水泱泱、绿树掩映的沈厅;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以及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充满着幽谧的水乡气息。那幽深冷清的石板巷,那巷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和星星点点的水溃、泥印,犹如一首古诗,美得令人心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个九百岁的周庄!
那是个你应该去的地方!
那是个令你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抵御——(      )     期待——(      )     阻隔——(      )
2.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周庄的桥(填写名称)
含义
(1)
(2)
(3)
(4)
(5)
(6)
(7)
(8)

 
3.你喜欢周庄吗?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近义词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特大号皮鞋
那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街上每个来去匆匆的行人似乎都在寻找阴凉的歇脚地,所以街角的那间冰激凌店成了最受欢迎的地方。
下午3点左右,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手中攥着硬币走进店中,她只想买一份最便宜的甜筒。可是还没来得及走近柜台就被侍者拦住了,侍者示意她看一看门上挂着的告示牌。珍妮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感到店里那些衣冠楚楚的顾客目光集中在自己缀着补丁的衣服上。于是她转过身,想赶快走出去。但是她并没有发现,店里有位高个子先生悄悄起身,跟在她的后面走出店门。
高个子先生看到珍妮凝视着的那块牌子上写着:“赤足免进”。他看见这个贫穷的小姑娘眼睛里噙满泪水。他叫住正要离开的珍妮,她吃惊地看着高个子先生脱下脚上那双12号(相当于中国的46号)大的皮鞋放到她面前。“哦,孩子,”他轻松地说,“我知道你不喜欢它们,它们的确又大又笨。可是,它们却能带你去吃美味的冰激凌。”他弯下腰帮珍妮穿上大皮鞋:“快去买冰激凌吧,好让我的脚凉快凉快。我就坐在这里等你。你走路一定要小心。”
珍妮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她红扑扑的笑脸像骄阳下灿烂而甜美的花朵。她穿着那双特大号的皮鞋,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走向冰激凌柜台。店堂里突然安静下来。
一辈子,珍妮都会记得那位始终不愿告诉她名字的叔叔。记得他高大的个子,宽大的鞋子,博大的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衣冠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个子叔叔为什么让珍妮穿上大皮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板桥赶贼
清代的郑板桥罢官还家后,有个小偷以为他会存下很多钱财,就趁着月色来他家行窃。不料,郑板桥恰巧没有睡着。
郑板桥没有大声叫喊,只低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一听,知道自己被发现,就停住了手脚。
郑板桥继续吟诗:“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说没钱,就要转身出门。
郑板桥又吟:“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有狗呀,我还是翻墙而去吧。这时又听郑板桥吟道:“越墙莫损兰花盆。”
小偷仔细一看,果然墙上有一盆兰花,就小心地躲开。他刚跳到墙外,又听郑板桥在屋里吟诗:“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1)郑板桥吟了几次诗文?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来。
(2)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诗句。
①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色赴豪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郑板桥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也中的顽石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块大石头,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哦?从你爷爷那时,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阻碍——( )气愤——( )
(2)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给句子换个说法)
(3)菜园里的那块石头开始没有被搬走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媳妇为什么去挖石头?你认为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平台。
航天飞机
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他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高,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
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无影无踪了。飞机想:“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
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智慧老人笑着说:“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高就不错了,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智慧老人停了停,又说:“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飞机越听越不自在,他想,今后也许再也用不着我去飞翔了,便将起落架放了下来,智慧老人看出了飞机的心思,便开导他说:“航天飞机有他的长处,你也有你的长处。你的作用也是航天飞机替代不了的呀!”
听了智慧老人的话,飞机又重新拌擞起精神,向着高高的蓝天飞去。
(1)用适当的词语替换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句意保持不变。
①航天飞机有他的长处( ),你也有你的长处。
②听了智慧老人的话,飞机又重新抖擞( )起精神。
(2)按要求圈画。
①用“________”画出具体表现飞机“很得意”的词句。
②用“________”画出描写航天飞机样子的句子。
(3)你知道航天飞机的作用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熟悉江潮的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向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2)A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二层写江潮刚来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________”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