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小时候,在博茨瓦纳,我们在丛(chóng cóng)林中生活,看到树上dào chù( )爬满了狒狒。它们有个拿手好戏,就是在高高的树上做鬼脸,然后跳下来抢我的奶瓶,喝上几口。
4岁的时候,我认识了小狒狒星迪,它跟我差不多大小,所不同的是它是狒狒罢了。那时,我不分狒娃和人娃,反正觉得都是我的朋友。我们四处爬树,它还喝我的奶瓶。这样做有点儿恶心,但我还小,就无所谓了。我跟星迪成了朋友,nán shě nán fēn( )。
后来,我们分开了很久。一天,我回来后见了星迪,能够再见到它,真高兴!它长大了好多,比我长得更快。
星迪( )看见我,( )扑上来扯(chǐ chě)我的头发。它( )还是个狒狒姑娘,( )力气已经很大,把我弄(nòng lòng)得很痛(tòng téng)。我不知道它的脑袋里在想什么。我是来看它的,它却撕破情面抓我。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这两个关联词各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拿手好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狒孩儿星迪的拿手好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撕破情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狒孩儿星迪撕破情面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欣赏。
树的智慧
幼时,天性有些好静不好动的我,总在一两里见方的村中打转。
一天,放牛的我为了争夺一片青草,与一个同伴大打出手。被父亲拉走的我,扬言与同伴还没有完。
一边往家走,父亲一边对我说:“何以不好好待同伴,这样对谁都不好呵!”
我说:“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用手指了指风中飘荡着的蒲公英,“它们让自己变得很轻巧,不就是为了能多占一点地盘吗?还有那些野豆子,它们熟透了,便‘啪’地一声,让自己弹射出好远好远,不也就为了争取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吗?连花花草草都能这样,何况人呢!那青草本来是我先发现的,他却赶着他的牛去吃。我当然不能让他随随便便占我的便宜啦!”
听了我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父亲没说什么。
那是在大约一个月后。父亲带着我走出了几里地,那可是我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有好大一片草地,草地的中间,有一棵耸入云天、郁郁葱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更让我惊奇的是,树下足有方圆一分多地的地方,光秃秃的,不见一根花草植物。
父亲说,在这棵树小的时候,也曾有许多花草与树争夺地盘。树却从不与它们计较,它只是攒足劲,一个劲地向高处长。那些曾与它争抢地盘的花花草草如今不见了踪影,而这树却睥睨尘世,傲视蓝天。
我说:“我懂得了。这世界是那些心怀蓝天、志向高远的人的世界。那些目光短浅,只是如纷纷扰扰的小草一般的人,要么永远纠结缠绕匍匐在地,要么会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
真正的树的智慧就是着眼高远不断做大做强自己,那些目光如豆只想在身边抢占地盘的树,只不过是树中的愚蠢者、渺小者罢了。
一个真正能拥有树大智大慧的人,他也就拥有了浩瀚劲伟的不凡人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慷慨()激昂——
睥睨()——
匍匐()——
销声匿()迹——
(2)父亲说打架不好,“我”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服父亲?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人?
(4)结合下文,请你说一说文章写第一自然段的原因。
(5)请你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心得。
课文重现。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是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现实很快是我们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1)写出近义词。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2)“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指。“接着发生的事”是。因为巢中的幼龟,于是争先恐后的结伴而行,最终大量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物。
(3)生活中你有好心办傻事的时候吗?简单讲一讲。
美文阅读,感受人与动物的情感。
老人与海鸥(节选)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抑扬顿挫——
瞻仰——
(3)请你用曲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4)读了画线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请你说一说。
课内阅读,感受自由的快乐。
第二天,老人从菜篮里拿出一只鲜红的尖头红辣椒,撕成细丝塞进小竹笼里说:“吃了辣椒,它就会叫的。”他很自信。两个孩子又来了兴趣,趴在窗台上看蝈蝈怎样慢慢把一丝丝红辣椒吃进肚子里去。
整个白天,蝈蝈还是没有吱声,只是不再在小笼子里爬上爬下。夜深人静的时候,蝈蝈突然叫起来,那叫声又清脆又响亮,把屋里所有的人都叫醒了。
“听见么,它叫了,多好听!”老人很有点得意。
两个孩子睡眼朦胧,可还是高兴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响。
……
“它大概也热得睡不着,所以叫。”
“不!它是在哭呢!关在笼子里多难受,它在哭呢!”
大人们静静地听着两个孩子的议论,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
早晨醒来时,听不见蝈蝈的叫声了。两个孩子趴在窗台上一看,小笼子还挂在那儿,可里面的蝈蝈不见了。小笼子上有一个整齐的口子,像是用剪刀剪的。
“它咬破了笼子,逃走了。”老人看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
(1)文章开始讲蝈蝈“仿佛”在呼唤,祈求着什么。你认为它究竟在呼唤什么,祈求什么?与文章最后蝈蝈不见了能联系起来吗?
(2)谈谈你对“只有白发老人,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叹息了一声”一句的理解,老人为什么叹息?这和后来蝈蝈不见了有何关系?
(3)蝈蝈真的能咬破笼子,逃走吗?为什么?
《我的祖国》节选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象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1)第一自然段写了四种景象,请写在下面:
、、、
(2)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体会到了的感情。
(3)请画出一个拟人的句子,并仿写一个。
(4)与“古老”相对的词语是,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祖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