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遥远的炊烟(12分)
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我们的姐妹呢?她们的身影在灶前的火洞边,把小辫子甩在身后,正往炉膛里填着玉米和高粱秸秆。
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______________的瀑布,像______________的锦缎,像______________的少女,像______________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把下面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上。(4分)
婀娜多姿   飘忽散淡   飞流直下   艳丽多彩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
①一个人只要在乡村生活过,都会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    )
②小时候,如果谁家房顶上的炊烟没有了,就说明饭还没做呢。           (  )
③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故乡茅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最让游子动心。(  )
④只有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才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  )
(3)为什么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会怀念自己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在你的印象里,什么才是家乡的象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问:“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港口准备乘船回国。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其中一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劝他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疾步
原封不动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这”指的是:
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文章用△分成了两大段,请概括第二大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 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慢——()
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看见显现)
蹦(出跳照)
(2)本自然段共有 句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蜜蜂和蚂蚁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小儿嘴里也会哼唱:“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忌妒蜜蜂。他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晚上回窝,我们也晚上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翁翁”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
“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的勤劳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因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第一自然段共有两句话,他们是什么关系?
填空: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的是: 。蜜蜂的勤劳是 。蚂蚁勤劳为的是 。从中看出
文中两个省略号,第一个表示 ,第二个表示
从文中找出三个意思相同的词。


联系上下文,在“我有个问题想问你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上补全对话。


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蒲公英开放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谢廖沙  我一本正经的喊他  等他回过头来  我便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脸上  他假装打哈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茸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在段文的  处加上标点符号。
“我”一本正经的喊弟弟的目的是(    )。
①用来吸引弟弟的注意力,使他回头。
②告诫弟弟不要揪蒲公英。
用——画出短文中“我”和弟弟开心玩耍的句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喜爱蔚蓝的颜色,因为辽阔的天空是蔚蓝的,无边的大海是蔚蓝的,将来我要当一名海军战士,乘风破浪,保卫海疆,我穿的那身威武的军装也将是蔚蓝的。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天空
()的大海
()的军装
“我”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想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