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疾病婴:缠绕
B.蒙国恩寻:不久
C.不名节矜:夸耀
D.臣微志听:倾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险衅,夙遭闵凶猥微贱,当侍东宫
B.臣进退,实为狼狈报刘日短也
C.岂敢盘桓,有希冀皇天后土,实共鉴
D.州司临门,急星火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⑤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3⑤ B.246 C.1②④ D.35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这是陈情不仕的事
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给下文留下悬
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却两情毕现。
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
治天下”。说刘病一节,写得委婉动人,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大做文章。作者在终养祖母有碍报效国家的

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①,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安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衰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②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云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卫令齐,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回庐。禄山反,使蔡希往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③会平王平东都④,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真切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隙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王真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注]:①诸府:几个官署②钧礼:表敬的礼节。③庆绪,即安庆绪,安禄山之子。舆:抬。④广平王:即唐肃宗长子李豫,与郭子仪收复两京,后为唐代宗。⑤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近伏其仁伏:敬服。 B.授范阳掌书记授:任命。
C.若欧血状,阳不支阳:假装。 D.或言太薄薄:薄弱。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济素善卫令齐圮,因谒归会广平王平东都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会天大雨,道不通
止刀,以实病告肃宗诏馆之三司署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魏庄子之歌钟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济文雅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
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B.安禄山到卫州以后,去山中拜访甄济,以礼相待请他做幕僚。后觉察安禄山有反谋,
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靠朋友帮助,装病回到卫州旧居。
C.安禄山反叛,下令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屠刀,毫不畏
惧,终于感动蔡希德,并回报甄济确实有病。
D.安庆绪强迫抬甄济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

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亟:赶快
B.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爱:吝惜
C.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委:交给
D.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谢:道谢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杀我而有利于人请诸帅,而释之
B.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救旱之术多矣
C.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D.劳辱以终,吾分然也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地区的旱灾危及百姓的年成,镇阳帅用巫术祈雨,但一点效果都没有。
B.一户人家产了一头白驴,主人认为旱灾是它造成的,很多人也都同意这种说法。
C.镇阳帅听信谣言,下令焚烧白驴,白驴于是托梦给帅府的僚属诉说自己的冤情。
D.白驴认为把它烧了无益于救灾,因为旱灾要么是人造成的要么是天造成的,与它无关。

用“/”给下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阅读《论语》中下列三则语录,然后回答问题。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原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7.5)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
(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句子是什么类型的特殊句式?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2)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每题2分)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等到) B.凡再变矣(第二次)
C.大母过余曰(看望) D.比去,以手阖门(等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指代对象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予居于此先妣抚甚厚 B.妪每谓余曰 母立于兹  
C.汝姊在吾怀从板外相为应答 D.儿寒乎?欲食乎?久不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9分)
六国论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与“窃怪天下之诸侯”一句中的“怪”字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以弱天下之民 B.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D.渔人甚异之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窃怪天下之诸侯信陵君窃符救赵 B.委区区之韩、魏感君区区怀
C.咎其当时之士咎其欲出者 D.得以自完于其间安得广厦千万间

对原文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六国的谋士只图眼前之利,缺乏大局观。
B.作者认为燕、赵亲附于秦才使得秦军攻打韩、魏如入无人之境。
C.作者认为韩、魏屈服于强秦是实力不济使然。
D.作者认为六国内耗是导致各自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