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婴疾病婴:缠绕 |
B.寻蒙国恩寻:不久 |
C.不矜名节矜:夸耀 |
D.听臣微志听:倾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刘之日短也 |
C.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⑤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3⑤ | B.246 | C.1②④ | D.35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这是陈情不仕的事 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
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给下文留下悬 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却两情毕现。 |
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 治天下”。说刘病一节,写得委婉动人,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
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大做文章。作者在终养祖母有碍报效国家的 |
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异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祔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祔,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祔: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⑤祧(tiāo):迁庙。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
C.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
D.亦寝不行寝:废止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居正闻而怒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B.正以公见厚故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C.引晋、唐、宋故事为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D.章累上,乃许乃令张仪佯去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
B.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 |
C.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
再辞不允,乃就道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
C.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
D.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2)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3)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沈嘉徵,字怀清,山阴人。年十三,刲① 股和药愈母疾。援例授广西苍梧县长行乡巡检,调横州吏目,所在民歌颂之。雍正三年,督抚以卓异荐,超授江西乐平知县,建义社谷仓。民讼随到随判,案无留牍。有明建文时县令龙泉张彦方者,举义以抗靖难师,捐躯甚惨,母妻同时殉节,邑人哀之,合葬县治清白堂后,三百余年莫敢至墓所者。嘉徵为文以祭,且修其茔,祀之名宦。调知浮梁,却陶户陋规。窑俗,遇佣夫病,辄弃不治。乃创广济堂,俾病者居之,资以医药,全活无算。并设义冢,立石志其姓氏里居。建昌江书院,以训士子。邑向有蛟穴,邑人辇土塞之不能满,咸谓穴中有怪,近穴之田百余亩,皆荒芜不治。嘉徵率役,手辟榛莽,平高田之土以实之,
尽成沃壤。其他奉檄审理邻邑疑狱,平反无算。乾隆三年,卓异升知广西象州,转百色同知,土司率豪侈,馈嘉徵以金。却之,曰:“尔自检束,吾不尔苛,无以金为也。”历镇安、太平知府,升云南迤西道;十七年,擢云南按察使,理诬申冤,狱无枉滥。二十二年,督抚购金事发,嘉徵以不先奏,劾罢归。旋授江南常镇道。越二年,以年七十告归,又六年,卒。按公历仕数十年,淡泊自处,宦橐萧然,室无妾媵。夫人亡后,即独居一室,以一稚孙侍,婢仆不敢辄入也。引年归,辟屋旁地为圃,曰晚香,莳花种竹,逍遥其中。予昔至绍兴,曾谒公于南门里第,长身岳峙,白髯长尺余,言论和平而详尽,谦恭温厚,一代伟人也。
注①刲(kuī):割取。(节选自《越中杂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却陶户陋规却:除去。 |
B.以训士子训:教导。 |
C.平高田之土以实之实:填塞、装满。 |
D.狱无枉滥狱:监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三百余年莫敢至墓所者
A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且修其茔
B 且为之奈何
|
乃创广济堂
|
以年七十告归
A.合葬(于)县治清白堂后 |
B.祀之(以)名宦 |
C.立石志其姓氏(于)里居 |
D.(以)卓异升知广西象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侍亲、决狱、办学、开荒、拒贿等事迹的叙述,凸现了封建官吏的典型形象,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淡泊自适、逍遥自在的为官态度的赞扬。 |
B.本文叙述沈嘉徵生平事迹,以时间为线索,主要采用顺叙手法,记述了他从少年到退归故里的生活经历,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
C.本文详略得当,善于选取典型事例,着力表现人物品行;文中还采用插叙手法,通过对明建文时张彦方捐躯一事的回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
D.本文运用陈述性语言,平实朴素,不事雕饰;多用短句,简明利落,流畅自然;描写生动,议论切当,杂而不乱,富有感染力。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尔自检束,吾不尔苛,无以金为也。
(2)督抚购金事发,嘉徵以不先奏,劾罢归。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
1.⑴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谁?
⑵根据孔子与南宫适的对话,概况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别梁日孚序
明王阳明
进士梁日孚携家谒选于京,过赣,停舟见予。始与之语,移时而别。明日又来,与之语,日昃而别。又明日又来,日入而未忍去。又明日则假馆而请受业焉。同舟之人强之北者开譬百端,日孚皆笑而不应。皆嚣且异,其最亲爱者曰:“子戒僮仆,聚资斧,具舟楫,又挈其家室,经营阅岁而始就道。行未数百里而中止,此不有大苦,必有大乐者乎?”日孚笑曰:“未易以语子也。病狂丧心者,方其昏逸瞆乱,赴汤火,蹈荆棘,莫不恬然自信。比遇良医,始苏然以醒。告之向之所为,又始骇然发苦;示之所从归之途,又始欣然以喜,且恨遇斯人之晚也。彼病狂不复者反从而哂唁之,以为是变其常。今吾与子之事,亦何以异于此矣?”无何,予以军旅之役出,而远日孚者且两月。及旋,而日孚居然以待!既以委其资斧于逆旅,归其家室于故乡,若将终身焉。日孚出于流俗,殆孟子所谓“豪杰之士”者矣。三月,其母使人来谓曰:“姑北行,以毕吾愿,然后从尔所好。”日孚请曰:“焯焉能一日而去夫子!将复赴汤火,蹈荆棘矣!”予曰:“其然哉?子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子务醒其心!”日孚良久曰:“焯近之矣。圣人之道,求之于心,故不滞于事;出之以理,故不泥于物;根之以性,故不拘以时;动之以神,故不限以地。奚必恒于夫子之门乎?焯请暂辞而北。”予莞尔曰:“近之矣!近之矣!”
(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营阅岁而始就道就道:上路 |
B.无何,予以军旅之役出无何:无可奈何 |
C.又明日则假馆而请受业焉假馆:租屋 |
D.既以委其资斧于逆旅逆旅:旅馆、客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始与之语,移时而别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
B.始苏然以醒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
C.圣人之道,求之于心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D.远日孚者且两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毕吾愿 | B.以军旅之役出 |
C.归其家室于故乡 | D.子务醒其心 |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明先生外出将近两个月后发现梁日孚居然还在等他,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梁日孚是诚心向自己讨教,并且真诚面对学问的。 |
B.梁日孚身为进士,本是想进京等候选拔当官的,但经过赣时遇到阳明先生后,却不顾同船的百般劝说,打算放弃北行,跟随阳明先生研究学问。 |
C.阳明先生因为有梁日孚的存在,更加叹服圣人的学问只要赤诚面对,就不会有达不到的状况。他觉得梁日孚实在是孟子说的“豪杰之士”。 |
D.梁日孚深悟阳明先生的学问之道,因此不再受困于人间的汤火与荆棘,暂时奉师命北上做官,完成老师对他的期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吾与子之事,亦何以异于此矣?
⑵予以圣人之道为有方体乎?为可拘之以时,限之以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