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从固体KOH出发配制0.1mol/L 的KOH溶液 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如果在定容时仰视操作,则所配得溶液的浓度 0.1mol/L(填> , =" ," <)
(3)若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则所配得溶液的c(OH-)浓度 0.1mol/L (填> , =" ," <)
(4)若用250mL的H2SO4溶液恰好能将此500mL 0.1mol/L 的KOH溶液中和,则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其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氧氮杂环是新药研制过程中发现的一类重要活性物质,具有抗惊厥、抗肿瘤、改 善脑缺血等性质。下面是某研究小组提出的一种氧氮杂环类化合物H的合成路线:
(1)原料A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峰的是____(写出其结构简式)。
(2)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原料D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料B俗名“马来酐”,它是马来酸(顺丁烯二酸:)的酸酐,它可以经下列变化分别得到苹果酸(
)
写出反应I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用的某种香料X的结构简式为
已知:
香料X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有机物C中含有碳碳双键所需用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
A.银氨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溴水 D.氢氧化钠溶液
(3)D→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B的某种同分异构体E,具有如下性质:
A.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1 mol E最多能与4 mol Br2反应
B.红外光谱显示该有机物中存在碳碳双键,则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某学习小组探究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并验证产物。
实验原理:CH3CH2Br + NaOH CH2=CH2↑ + NaBr + H2O
实验过程:组装如图1所示装置,
检查装置气密性,向烧瓶中注入10mL溴乙烷和15mL饱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微热,观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
(1)甲同学认为酸性KMnO4溶液颜色褪去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而乙同学却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请说明原因:。
(2)丙同学认为只要对实验装置进行适当改进,即可避免对乙烯气体检验的干扰,改进方法:。
改进实验装置后,再次进行实验,却又发现小试管中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该小组再次查阅资料,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资料一:溴乙烷于55℃时,在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百分比为99%,而消去反应产物仅为1%。
资料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为90℃~110℃,在该范围,温度越高,产生乙烯的速率越快。
资料三:溴乙烷的沸点:38.2℃。
(3)结合资料一、二可知,丙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后,溶液颜色褪色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结合资料二、三,你认为还应该在实验装置中增加的两种仪器是①。 ②。
绿原酸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酚型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在某些食品中可取代或部分取代目前常用的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
绿原酸+
(1)在反应①中,绿原酸与水按1∶1发生反应,则绿原酸的分子式为
(2)1 mol化合物Ⅰ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体积为 。
(3)写出化合物Ⅱ与足量浓溴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4)1 mol化合物Ⅱ与足量的试剂X反应得到化合物Ⅲ(),则试剂X是 。
(8分)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BaSO4(s)+4C(s)4CO(g)+BaS(s) DH1 = +571.2 kJ·mol-1 ①
BaSO4(s)+2C(s)2CO2(g)+BaS(s) DH2= +226.2 kJ·mol-1 ②
(1)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
(3)反应C(s)+CO2(g)2CO(g)的DH2= kJ·mol-1。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