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

关注民生,追求公正公平,建设民主法制,实现和谐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材料二只要对人性略知一二,我们就会相信……几乎没有什么人会为了公益而一再牺牲一切看得见的私益或实惠。……任何体制,若不是建立在根据这些准则所推定的真理之上,就不可能成功。 -----华盛顿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中国毛泽东”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华盛顿政治思想的主要闪光点。简要指出该思想遗产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3)怀着建设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毛泽东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革命道路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该道路的理论思想是什么?请简述其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
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
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战后的最初几年……更多的人认为对付这些印第安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他们驱逐出白人的势力范围。乔治·华盛顿旗帜鲜明地支持这种意见。他说:“我们的扩张,将使这些野蛮人和狼都退出我们的视线。他们都是我们的猎物,只是外形不同。”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材料三美国一家图书馆收藏着第三帝国重建德意志昔日光辉的宣传海报(见图)。有美国人认为海报中从左至右第一人为华盛顿,其余依次为俾斯麦、兴登堡、希特勒。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
(2)概述材料二的核心内容,据此分析材料一、二的矛盾之处。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部分美国人认为左起第一位人物是华盛顿的原因是什么理由?你认为能将华盛顿与“海报”中的希特勒相提并论吗?为什么?

亨廷顿认为:“区分现代化国家和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民众参与政治的新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仅1912年间,大小各种政党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如自由党、社会党、工党、统一共和党等。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从1912年底到1913年初,中华民国各省进行议员的选举,初选、复选都热闹非凡,各个政党纷纷采取公开发表演说的方式开展竞选活动,使得政治性的演讲、报告会一时蔚然成风。
——郑炳凯《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参与变化的实证研究》
材料二民国初年,这些政党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党争,不会受到制度上的有效监督。每当召开国会期间,那些议员们前呼后拥地先住到甲党招待所,得到各种好处与红包,承诺投该党的票,然后再到乙党招待所住下,同样再得到好处费,并答应投该党的票。
——萧功秦《第二次选择:辛亥革命后的多党议会民主》
材料三 民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就是模仿西方的道路,西方怎么变,我们就跟着怎么做。
——张朋园《夸大辛亥革命不合适》
(1)民国初年,民众取得了参与政治的权利,这体现了孙中山哪项政治主张?当时的宪法是如何规定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民众积极参与政治”这一现象。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欧洲的统一不能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摘自《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材料二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1851年由英国创办首届博览会。
关税与贸易协定1947年由美国发起创立,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社会主义新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易组织,并申办成功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材料三在过去20年间,全球对外投资增长了6倍,但70%都在发达国家之间。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从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了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共体”正式成立时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质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怎样?
(3)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谈一谈你对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