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 A.1911年4月,福建青年林觉民参加黃花岗起义 |
| B.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 |
| C.1912年1月,南京街头飘着五色旗 |
| D.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
|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
|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 |
| C.甲午战争 | D.义和团 |
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
|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
|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的揭示出
| 时代 |
原始社会 |
农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信息时代 |
| 生产力发展的平均速度 |
每万年提高1% |
每百年提高4% |
每年提高3%左右 |
每年提高10%左右 |
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