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3年,我国经济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9——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图示
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材料二:2013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调整了机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
(1)指出材料一中图示反映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材料一: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较高,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缺乏核心技术,核心动力,导致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现象比较严重。“低碳经济”的理念、“低碳经济”的实践变得更加地迫切。
材料二: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9年的38.4%;消费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3.8%下降到2009年的20.1%,2009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41.5%。
材料三:亚洲开发银行调研曾发现,在河北省环绕京津的区域有24个贫困县、200多万贫困人口,集中连片,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亚洲开发银行为此提出了“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
针对材料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一: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监总局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抽检结果公告,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分别超标140%和80%。
材料二:2009年7月,中粮入主蒙牛以来,其掌舵者宁高宁就多次强调重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宁高宁执掌下的蒙牛却在不断地侵犯公众的食品安全底线与道德底线。
2010年4月,陕西周至县马召镇18名学生在饮用蒙牛牌核桃奶后发生食物中毒;今年2011年4月底,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事件,是国内乳业最大一起群体性中毒。蒙牛给出的解释是,此风波与蒙牛无关,那些孩子们得了一种病,叫癔症;2011年8月28日,长沙消费者购买的蒙牛高钙低脂牛奶未开封却发酸发绿,倒出来的满是绿水。投诉专员给出的答复是,产品没有质量问题,由于天气炎热,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受高温撞击等因素导致包装出现“漏气不漏奶”的情况。空气进入,微生物发酵才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1)从市场经济角度,你如何看待“蒙牛”现象?
(2)对防范和杜绝在市场经济中发生的“蒙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
2010年国庆之后,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围绕着新一轮水务改革亦产生了不少争论,“不能因为穷人喝不起水就不涨价”的说法更引来强烈质疑。某校高三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的形成和水务改革”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某网站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资源费之前价格是比较低的,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价格的调整需审慎稳妥,不可盲目一刀切。
(1)你是赞成甲方还是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赞成的理由。
(2)水价应如何形成,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4分)
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地沟油”又接踵而来……食品问题可谓五花八门,触目惊心,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恐慌。2011年9月26日,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上海“染色馒头”案一审宣判,上海染色馒头案三名责任人一审获刑5至9年。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所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构建“放心消费”的食品市场,是广大消费者的企盼,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当前就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请填写下表( 14分)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