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成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你还是绕远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宁可粉身碎骨!”说完,挺身向前,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前赴后继。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仍然唱着歌儿,欢快地流着。
(1)写出短文中的四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保护——( ) 欢快——( )
(3)按照原文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①石头的棱角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溪水后面的伙伴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对的画“√”,错的画“×”)
A.石头虽硬,却禁不住溪水的冲刺。 ( ) |
B.溪水的本领大,胜利了。 ( ) |
C.做任何事,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勇往直前,克服困难,一定能成功。 ( ) |
D.石头骄傲,骄者必败。 ( )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池中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铺在池上,叫人找不出一丝缝隙来。那荷花长得就更美了。瞧,一朵朵荷花在这些绿圆盘之间冒出来了。有的还只是个小花苞,好像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刚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恰似一个个羞红脸的小姑娘一样。有的荷花开得正旺,露出了嫩绿色的小莲蓬。在阳光的映照下,这一池的荷花显得格外红润、娇艳了。
(1)联系段落内容,解释词语意思。
冒:__________旺:__________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景物,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将这两种景物连接起来了。
(3)学古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同时理解段落内容。
①这句古诗中写了( )、( )两种景物。
②读古诗,诗中的( )一词与段落中的( )一词都写出了荷叶颜色特点。
③读古诗,诗中的( )、( )与段落中的( )、( )等词都写出了荷叶的多。
④读诗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与段落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意思相同。
品读感悟。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战。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1)在“□”处加上标点。
(2)这段文字采用先_________后_________的方法写索溪峪的山,写出了索溪峪的山美_________美的特点。
(3)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上这两种修辞方法仿写一处景物。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七月的天山(节选)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在后面了。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映衬矗立着的巨大雪峰,几块白云飘浮在雪峰间,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你最心爱的鲜花。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连绵不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中带点词的反义词。
①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 )就远远地被抛在后面了。
②迎面送来的是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文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写塔松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写野花抓住了它的______________ 。(颜色、形态、形状)
②“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句话是描写_________的。(枝丫、阳光、苔藓)
品读感悟。画出文中描写彭总言行、神态的句子。
(1)“彭总电闪雷鸣般地发作了”……彭总发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模仿彭总语重心长地谈话的句子。
(3)从彭总“发火”“谈话”这些句子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聂司令员和儿童演剧队
为了培养大批的革命文艺新人,聂司令员指示成立了剧社儿童演剧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小鬼队”。“小鬼队”演员大多十来岁,他们在成年演员的带领下学习、演出。当时,条件十分(坚艰)苦,聂司令员对“小鬼队”更是关怀(备被)至。他多次要给抗敌剧社送点“偏食”,并特别叮嘱给“小鬼队”的演员们做吊兜衣服、小马裤、八角帽。那时,战士着装都要打绑腿,聂司令员怕打的时间长了影响孩子们身体发育,便亲自做了一条具体规定:只要驻训,“小鬼队”一律不打绑腿。
这天上午9点钟光景,“小鬼队”的演员们爬过一座小山,又过了一条河,到了军区司令部驻地,哨兵问明情况后,把他们带到一个四合院里。正在办公的聂司令员放下手中的文件,走出屋外,热情地迎接他们。
不一会儿,聂司令员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搬来一个方凳,端端正正地坐下,和大家一起看演出。小演员们兴致勃勃地表演了《霸王鞭》。演完之后,聂司令员高兴地站起来,鼓着掌大声地说:“演得好,演得好!”
话音未落,一个十多岁的小男演员跑到聂司令员跟前,踮着脚尖,凑到他耳边,低声地说:“我们还没吃饭呢!”
“噢,还没吃饭。”聂司令员一听哈哈笑了,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大声吩咐:“快给他们开饭!”一个战士把小演员们领到一间屋里,只见屋里桌子上摆了一盆一盆的饺子。每张桌子上还有两个碗,装着酱油和醋。当时,军区机关的生活很艰苦,聂司令员和大家一样粗菜淡饭,有时甚至吃野菜。但得知“小鬼队”要来拜年时,他想到小演员们平时很苦,便指示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地给孩子们做一顿吃的。小演员们饿极了,狼吞虎咽地吃开了。
招呼小演员吃饭的战士,见每个桌上的酸醋都被吃光了,酱油却没有人动,便问:“你们怎么不吃酱油?”
“酱油?什么是酱油呀?”一个小演员抬起头,睁大了眼问。这些小演员大都来自农村,都是苦出身,从来就没有见过什么酱油。听战士一说,知道酱油能吃,就用筷子蘸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小演员们吃完起身要走,才发现聂司令员一直站在身后,默默地看着他们。几个细心的小演员发现,聂司令员的眼中湿漉漉的。
儿童演剧队的小演员们,在聂司令员的亲切关怀下,迎着(硝销)烟战火成长起来了。战争年代,他们以忘我的工作,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解放后,他们中有的成了优秀的演员、画家,有的成了导演、剧作家、文艺团体和文化机关的领导干部。
(1)用“”画去括号中不合适的字。
(2)读句子,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①小演员们兴致勃勃地表演了《霸王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听战士一说,知道酱油能吃,就用筷子蘸着,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聂司令员非常关心小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