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并有点烦,发现他五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个小时可以赚到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问。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个小时赚多少钱?”小孩(请求 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了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并上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着,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小孩(平静 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 安静)下来了,开始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 你睡了吗 孩子 爸 还没 我还醒着 小孩回答“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怨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哪些句子暗示了父亲工作很忙?用“_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3)给第7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小孩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听了小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展开想象,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寂静除夕夜
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时不时对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才明白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盆砸碗。
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春节临近了,按乡村的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要烧香磕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来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大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他们四人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然而,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我深深懂得了。
(1)“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雪上加霜”在文中指:
(2)课题“寂静除夕夜”中“寂静”可以换成“平静、安静”吗?“寂静”中蕴含着什么?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上“突如其来”、“乞求” 、“摒弃”这几个词。
(4)认真读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20年过去了,那个寂静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的根本原因是:()
A.姥姥与我们几个孩子相依为命,让我难忘。
B.那个除夕夜,妈妈没有大哭大闹很安静。
C.危难之时,乡亲们富有同情的爱心感动着我。
D.那个除夕夜摒弃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没放鞭炮。
②题目是“寂静的除夕夜”,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为什么?()
A.反映我们一家所受的苦难。
B.突出孩子们的懂事、能干。
C.为下文“寂静的除夕夜”铺垫,埋下伏笔。
(5)联系全文,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结尾。
(一)梦话①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②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上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③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啊,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1)阅读诗歌第一节,简要说说妈妈的童年与孩子的童年有什么不同。(2分)
(2)“妈妈的期待”为什么既是“惊喜”的,又是“忧伤”的?(2分)
(3)请对诗中“妈妈”的形象作点评价。(2分)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读上面这段话,你领悟到该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子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的?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向学生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有意义的问题?并希望学生怎么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学弈》选自《》,《两小儿辨日》选自《 》。从《学弈》中,你悟出了的道理。(2分)
(2)《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_的作品,课文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是。为什么?。(2.5分)
(3)《匆匆》的作者是,文章主要写了
,告诉我们。(2.5分)
(4)“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
细读文中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学习表达。(3+2分)
“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选自《和田的维吾尔》)这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生动、准确的描述了维吾尔姑娘的(),还可以联想到用、 (填四字词语)这些词语形容。
仿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