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垂 柳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觉 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它那轻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枝条,青翠欲滴的细叶,不仅为大地(增加 增添)色彩,还给人们送来春天的气息。
柳树_________是最早的报春使者,_________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冲岸的树木。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夹板材料;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柳枝又会成为柳篮、柳箱、簸箕、抬筐等日用品。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_________是塘边河岸,_________丘陵山地,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故意 有意)栽培,那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1)在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上画“×”。
(2)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3)按要求填空。
第2自然段是_________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4)找出第6自然段中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用“_________”画出来。
(5)文中画“”的部分描写了柳树的_______________。画“_______”的部分描写了柳树的__________________。
(6)辨析中心思想,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本文通过记叙垂柳的特点和用途:
A.赞美柳树是最早的报春使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
B.赞美柳树是最早的报春使者,具有奉献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 )
C.赞美柳树的经济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
课内语段阅读。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 陶罐说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给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2)读时语气要有变化。
①朗读陶罐的话要( )
②朗读铁罐的话要( )
A.语调紧凑高昂,声高气粗。
B.语气自然平稳,读出平和讲理之感。
C.读出不怕对方,要与对方争吵到底的感觉。
带着问题来读书。
(1)陶罐和铁罐的相同之处是____(A.大小相同;B.都是用来盛东西的;C.都容易破碎);不同之处是____(A.陶罐易碎,铁罐在土里易化为泥土;B.铁罐比陶罐作用大;C.铁罐坚硬,比陶罐更受欢迎)。
(2)对本篇故事的结尾,描述正确的是( )
A.铁罐依然高傲自大,而陶罐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B.陶罐和铁罐都不知去向了。
C.陶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艺品,而铁罐连影子都不见了。
D.陶罐和铁罐变成了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课外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爱惜 疼爱)他,在他上学后,还常常给他一点零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买锤子和锯子。他喜欢自己动脑,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
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 自满)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坚持 保持)着富于想象、善于思考的习惯。正是这样,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取得了许许多多其他的研究成果。
(1)用“\”画去短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2)请从短文中人物的语言里选择一句作为本文的标题,填在横线上。
(3)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说明( )
A.小牛顿不喜欢吃糖果、玩玩具,喜欢做手工。
B.小牛顿喜欢动脑,善于思考,喜欢动手实践。
C.小牛顿很顽皮、淘气,是个让人操心的孩子。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起初,科利亚把木匣放进了离家门____(A.八步;B.五步;C.十步)远的坑里;最后,是在离家门____(A.六步;B.五步;C.三步)远的地方找到的。
(2)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是______(A.觉得埋东西很有趣;B.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他们一家人要离开村子到别处去躲避;C.他想和小伙伴们玩找宝的游戏)。
课内阅读。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1)用“____”画出第一句话中的动词。
(2)用文中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然他笑起来”说明( )
A.他觉得与小伙伴们在一起非常快乐。
B.这是找不到木匣时伤心的笑。
C.他想出了找不到木匣的原因。
D.他找到木匣后非常兴奋。
(4)请你按朗读符号的提示反复品味,判断语气。( )
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A.要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
B.要读出既兴奋,又不太自信的语气。
C.要读出肯定、自信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