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离教室越来越近了。传达室的挂钟告诉我,我[竞 竟]迟到了30分钟!每走[近 进]一步,我的心就跳得格外剧[烈 列]。“谁叫你起得这么晚呢?你看还有10分钟,第一节课就要下课了!”我暗暗责备自己,担心老师会严[历 厉]地批评我,同学们会投来责备的目光……
走到教室门口,我更huāng zhāng(      )了。是进,还是退?我犹豫不决。但是,我忽然想到,在这guān jiàn(      )时刻,后退一步,就是 róng rěn(      )自己的错误,就是向自己的弱点退让;前进一步,就是克服缺点的开始,就能多学点知识。想到这里,我yì rán(      )地抬脚跨进教室。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报告!”我刚喊出口,几十双眼睛刷地一下盯在我身上,我赶快低下头,只感到脸上发烫这时老师走了过来严肃而又亲切地xún wèn(      )我 李文同学 今天怎么来得这么迟呢我轻轻地回答我我 昨晚看电视看得太晚了 今天睡过了头我的头更低了 老师看出了我的难为情,亲切地叫我坐下,chéng kěn(      )地说:“珍惜这短短的几分钟!”我偷偷地看了一下周围,同学们的目光也是和善的……
亲切的jiào huì(      ),善意的目光,使我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我暗下决心,要把sǔn shī(      )的时间补回来。我坐好后,迅速拿出书和笔记本,带着huǐ hèn(      )和决心,认真地记下了这bǎo guì(      )的几分钟内学到的知识。
(1)围绕短文题目《迟到以后》,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思考你提出的问题,然后概括地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的拼音,在(      )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去文中[  ]内不恰当的字。
(5)用“_____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犹豫不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中第3自然段没有标点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彩色的梦》,按要求做题。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幼儿们醒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地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咦,那是啥!”不知哪个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原来,园里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
“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跑去。果真!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转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小椅子是粉红的,旋转起来,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小朋友们做完早操,走进教室,看见每人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彩色的小人书,打开扉页,上面写着“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
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笑而不语。或许值夜班的月亮知道,孩子们仰起头,可惜月亮已经下班了。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可惜春风只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孩子们茫然了,互相猜测着:是离休的老爷爷?是红领巾大姐姐?是爱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还是苗圃的阿姨?……其实,何必要问呢,孩子们,就当着一个美好的、色彩绚丽的梦,留在你们稚嫩的心田吧!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带点的字注音或者解释。
注拼音: 重()旋()
解释:着什么重担打开
(2)用‖把文章内容分三段。
(3)在文中找出一个过渡段,用“”画上,并用“|’线把承上、启下这两个部分分开。
(4)请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里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作者把 比作,通过比喻,主要表现
(6)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了哪些美好的变化?请你扼要回答。


(7)作者写本文为了赞扬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A.赞扬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
B.赞扬苗圃阿姨为幼儿园绿化付出了许多的辛勤劳动。(   )
C.赞扬全社会对“祖国花朵”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   )
D.赞扬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   )

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段,按要求做题。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货,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给选段中第1自然段中空白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②《冬阳·童年·骆驼队》是 中的序言,作者是
③选段中主要回忆了关于骆驼的哪两件事?

④说说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我们要学习骆驼的什么品质?


⑤关于铃铛的事,爸爸的解释是: 。“我”的想法是:。“我”的想法表现了一个孩子
⑥最后一自然段中,“重临”的意思是
⑦你从最后一自然段中体会到什么 ?

阅读《神秘的罗布泊》,按要求做题。(20)
在罗布泊,8级以上的风每年多达80次。狂风突袭时,黄沙滚滚,流动的沙垄、沙丘翻滚向前,沙粒漫天飞舞,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沙尘暴遮天蔽日,侵扰着许多地区,并且已殃及首都北京。有一种黑风暴,在罗布泊腹心地带形成,它卷起黑色的碱土,像恶魔一样在这死亡之海上游荡。
当匈奴的铁骑踏入罗布泊地区时,楼兰人大约建国400多年了。他们在这里建设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绿洲文明。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麦浪翻滚,牛羊成群。楼兰城就建立在罗布泊的西面,城内绿树成荫,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成为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当时的楼兰是兵家必争之地,整天狼烟四起,白骨遍野,楼兰城就像一个煎饼,经受着匈奴和大汉的双重炙烤。
然而接连不断的战火和地貌的变迁,使楼兰城逐渐失去昔日的辉煌。公元3世纪左右,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其下游河床突然被狂风吹来的沙尘淤塞,河水被迫改道南流。从此绿洲得不到水源灌溉,草木枯死,人口迁移,昌盛的楼兰城也神秘地失踪了。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的字注音或解释。
注拼音:土碱()淤塞()
解释: 殃首都北京商贾
(2)原来的罗布泊地区是什么样的?


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


(4)罗布泊消逝了,是怎么造成的?(2分)


(5)曾经美丽繁华的罗布泊就这样消失了,你心情怎样?读完课文,你想对无知的人类说些什么?(2分+3分)


(6)请写两句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


(7)分别用“”和“”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阅读《白杨》片段,按要求做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需要它,它就在()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这些关联词语写仿写一段话。(2分+2分)




(2)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3)本文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这类文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本文就是借歌颂了服从边疆、边疆的远大志向和
(4)最后一自然段,爸爸“又陷入沉思”,他可能在想什么?“突然,他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此时,他又可能想到了什么?


(5)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暗指,“几棵小树”暗指 ,“风沙”指。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微薄()坚强()
(2)给短文加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用波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5)作者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 和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2分+2分)
(6)“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