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 B.鸦片战争 |
| C.洋务运动 | D.太平天国运动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饮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
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
|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因为()
| A.英国为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
|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
| C.中国在经济、军事上远远落后于英国 |
| D.林则徐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
下列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企业规模越来越大 | B.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
| C.政府对工业企业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 D.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着了迷。”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 B.工业革命的需求 |
| C.中西交流的加强 | D.世界市场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