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记、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商鞅在何时开始和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遇到什么困难?
(3)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
(4)根据你的判断,商鞅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6)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请结合上述材料,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以下历史现象的正确顺序。(将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排序: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的自耕和雇耕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
请回答:(1)上述材料引自什么文件? 它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2)从材料中概括土地改革的目的。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3)请联系自己,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自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14分)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购买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引发中日冲突。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1)材料中“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方占领的背景是什么?(包括时间、事件及条约,6分)
(2)近代卢沟桥之所以世人皆知,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4分)
(3)为什么文中说“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4分)
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历史,始终贯彻着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强加给清政府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使中国重新获得独立。同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走上了探索救国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各阶层重大探索活动的名称:(提示:按序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10分)。
①地主阶级: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
④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或知识分子):
⑤中国共产党:
(2)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哪次战争?取胜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