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孙固字和父,郑州管城人。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徂徕石介一见,以公辅期之,擢进士第,调磁州司户参军。从平贝州,为文彦博言胁从罔治之义,与彦博意协,故但诛首恶,余无所及。宰相韩琦知其贤,谕使来见,固不肯往。琦益器重之,引为编修中书诸房文字。
治平中,神宗为颍王,以固侍讲;及为皇太子,又为侍读。至即位,擢工部郎中。种谔取绥州,固知神宗志欲经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待远人宜示之信,今无名举兵,非计之得。愿以汉韩安国、唐魏征论兵之略,参校同异,则是非炳然矣。兵,凶器也,动不可妄,妄动将有悔。”大臣恶其说,出知澶州。
还知审刑院。神宗问:“王安石可相否?”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其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凡四问,皆以此对。及安石当国,更法度,固数议事不合。青苗法出,又极陈其不便。及韩琦疏至,神宗感动,谓固曰:“朕熟计之,诚不便。”固出语执政曰:“及上有意,宜亟图之,以福天下。”既而竟从安石。
哲宗即位,以正议大夫知河南府,徙郑州。元祐二年,召除侍读,拜门下侍郎。哲宗与太皇太后矜其年高,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因数乞骸骨,太皇太后曰:“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固感激,强起视事,复知枢密院事,累官右光禄大夫。五年,卒,年七十五。哲宗、太皇太后皆出声泣。辍视朝二日,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温靖。
固宅心诚粹,不喜矫亢,与人居久而益信。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尝曰:“人当以圣贤为师”又曰:“以爱亲之心爱其君,则无不尽矣。”司马光退处,固每劝神宗召归;及光为陈州,过郑,固与论天下大事至数十,曰:“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傅尧俞铭其墓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不言而信者也。”世以为确论。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
注:①宅心:把心思放在某事物上。②矫亢:故意与众不同,借以抬高自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编修中书诸房文字引:推荐
B.元祐二年,召侍读除:去除
C.朕计之,诚不便熟:熟悉
D.哲宗与太皇太后其年高矜:怜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徂徕石介一见,以公辅期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
B.正议大夫知河南府忽魂悸魄动
C.取文书家治之可也请奉命求救孙将军
D.以爱亲之心爱其君,无不尽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知明而行无过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孙固为人“真诚纯正”的一组是(   )
①幼有立志,九岁读《论语》,曰:“吾能行此。”
②宰相韩琦知其贤,谕使来见,固不肯往
③固知神宗志欲经略西夏,欲先事以戒,即上言
④及安石当国,更法度,固数议事不合
⑤每朝会豫节拜仪,听休于幄次
⑥公行且相,宜视先后缓急审处之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四、(共28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待远人宜示之信,今无名举兵,非计之得。
                                                                           
(2)故更历夷险,而不为人所疾害。
                                                                   
(3)傅尧俞铭其基曰:“司马公之清节,孙公之淳德,盖不言而信者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则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 :同“懂”,幼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以礼致之致:招引 。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资:资财。
C.其势莫能先发发:发难。
D.略为满川略:侵占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砖》)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行,养亲必己力禀:赐与

B.

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归家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做饭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①唯餐盐饭而已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

①父抱笃疾弥年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

①于母前,示有所啖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

①原平乃拜而受之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

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

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

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为政清静,不严而肃:恭敬。

B.

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

所在征敛,人不命 堪:忍受

D.

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

2.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